程科


摘要:面向立德樹人,圍繞新時代研究生導師隊伍職責評價與監督機制建設,重點開展研究生導師職責評價體系、導師動態評聘管理、研究生培養質量督導和組織保障機制等四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要求導師以思想德育為先、科研能力為重、教學水平為高、服務學科為要等四個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有效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管理體系,對進一步提升導師隊伍素質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立德樹人 導師隊伍 職責評價 監督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6(a)-0000-0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Job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Postgraduate Tutor Teams in the New Era
CHENG Ke
(College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61022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moral education,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job evaluation of graduate tutor, dynamic employ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by center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job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graduate tutor teams in the new era. It requires the tutors to take moral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teaching level and service subjects as essential requirem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self-abilities, and forms all-round educations in graduate cultivations. The conclusions in our work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utor beams.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tutor team; job evaluation; supervisory mechanism
研究生是我國高校學術研究體系中的重要群體,研究生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的頂層,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要素。導師作為研究生培養的首要責任人,是培養研究生的關鍵力量,肩負著培養高層次創新專業人才的崇高使命[1]。2018年1月教育部《關于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指出“要求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再次明確了“立德樹人”是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根本任務。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上做出重要指示,強調提升導師隊伍水平,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2020年11月,教育部印發《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教研〔2020〕12號),從堅持正確思想引領、科學公正參與招生、盡心盡力投入指導、正確履行指導職責、嚴格遵守學術規范、把關學位論文質量、嚴格經費使用管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等八個方面明確了導師指導行為基本規范。當前,導師崗位考核主要以量化的學術科研成果為核心指標,而在德育考核因量化難、周期長、不易考核等因素,僅作為輔助性參考指標,這導致導師在立德樹人職責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偏差。然而隨著研究生報考人數不斷攀升,與之相應的導師隊伍也逐漸壯大。據相關資料顯示,2020—2022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分別是290萬、377萬和457萬,全國碩博士生導師人數近60萬[2]。在當前研究生報考不斷升溫的情況下,構建新時代的研究生導師隊伍職責評價機制,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方略,也是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近些年來,教師學術科研中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傾向愈發明顯,導師隊伍中師德師風還待加強、崗位職責意識還需強化、考核評估機制還未完善等問題也愈發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1.1師德師風問題
研究生導師在培養學生的學術創新與道德發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導師既是學生學術創新的領路人,又是學生道德發展的示范者。導師的治學態度、學術品格、行為規范對學生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絕大部分導師能夠以身作則,自覺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方針。但是近些年卻有極少數導師存在有違師德師風的現象。例如,某高校導師讓學生從事與學術無關的雜事,并故意刁難學生不讓其畢業;違背科研誠信要求,弄虛作假;對學生缺乏人文關懷,指導態度生硬粗暴;搶占學生的科研成果等事情屢見報端。更有甚者,某些導師受到西方思潮或資本的影響,在自媒體上公開發表攻擊我國基本制度的言語,詆毀已犧牲的革命先烈,歪曲抹黑社會主義建設,在社會上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盡管這些現象是極少數,但其社會危害或影響是巨大的,不良的師德師風問題已給研究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方面造成了極不健康的影響。
1.2學術創新問題
研究生導師的學術創新能力是學科發展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推手,沒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導師是很難培養出具有優秀學術水平的學生。因此,各高校在導師遴選上嚴守入口,重點審核導師近期的學術成果與科研創新能力。但還是存在學術動力不足、精力不夠的部分導師不再適合指導學生開展學術研究,但由于諸多原因,并沒有對他們采取退出機制。因此需要整合職能部門建立以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導師動態考核辦法,設置考核期限,做到導師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真正實現導師資格退出機制,激活導師隊伍建設的活力。
1.3教育教學問題
研究生導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培養學生理論性和實踐性知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沒有扎實功底的導師團隊無法保證教學課程的廣度和深度。因此組建多學科融合的課程教學團隊有助于進一步開拓學生的學術視野,實現多學科融合的協同育人教學理念。導師將學術前沿動態融入課程教學,也有助于教學科研有效融合,并通過校內外導師相互結合的方式,指導研究生科技項目、科技創新競賽等方式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實踐創新能力,合力打造教學示范團隊,實現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部分教師實踐經驗較少,在課程案例、專業實踐、論文選題等環節還無法體現培養特色,組建結構層次合理的教學團隊還有難度;忽視研究生教學環節完備性,不重視課堂教學、實習實踐,以學生課堂自學代替導師教學,以校內實踐代替校外實習的現象時有發生。
1.4服務學科問題
研究生導師是學校學科建設的主力,其科研、教學與自身知識能力水平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的水平。學科建設團隊通常由學科帶頭人牽頭,凝聚一批優秀的學科創新群體,圍繞學校學科特色,建設成高素養高水平的特色導師隊伍。學科為導師隊伍建設搭建平臺,導師為學科建設奠定落腳點。雙方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不斷提升導師隊伍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不斷開創學科發展的新局面。但是由于部分導師在服務學科建設上認識或動力不足,不注重服務學科問題,不參與或以消極心態面對服務學科問題,長期以個人單打獨斗為主;同時也存在教師崗位考核和職稱評聘并沒有體現導師服務學科的精力投入的不合理機制,正向激勵措施不足或力度不夠的現象還是存在,給學科發展和導師服務學科建設都帶來不利影響。
2改革與實施
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方略關鍵是樹立責任意識,首要責任是提高導師育人水平,在人才培育過程中體現為黨育人,為國培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作為四川省首批“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優先培育高校,始終強調導師隊伍建設直接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認為機制改革與探索是研究生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是地方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目標,更是推進地方高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工作,必須通過機制改革與創新來建設思想過硬、學術嚴謹、教學精湛、服務積極的高水平研究生導師隊伍。當前,光電工程學院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方向開展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研究生人才培養規模和導師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學院堅持以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中心環節,針對當前導師隊伍管理仍存在導師職責評價不夠全面、導師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結合我院實際問題,提出基于“思政、學術、教學、服務”為核心內容的“四位一體”新時代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新模式,重點圍繞導師職責評價機制開展探索與實踐,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管理體系[3]。
2.1構建新時代研究生導師職責評價體系
構建以“思政、學術、教學、服務”為核心的“四位一體”研究生導師隊伍職責評價體系的建設思路(見圖1)。在師德師風方面,將政治素養過硬作為首要要求。導師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擁護黨的領導。信念堅定,身正德高,導師必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擁護者與模范踐行者。在學術創新方面,將扎實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結構體系作為重要要求。導師必須具備熟練、系統、扎實的專業知識,掌握本學科研究前沿、研究方法和與之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的發展,并能夠將學科知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在教育教學方面,將教學熱情、能力水平和方式方法作為基本要求。導師應有強烈的責任心,將所授學科的專業知識或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能挖掘教學心理與教學方法的協調統一,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或現代網絡技術與研究生進行互動交流解惑[4]。在服務學科建設方面,將服務學科與專業建設的態度與能力作為必要要求。導師應能積極主動地將科研工作與學科專業建設有效結合,不斷深化科研工作與學科建設的融會貫通。這對新時代研究生導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導師圍繞思想德育為先、科研能力為重、教學水平為高、服務學科為要等四個要求不斷加強自身建設,進而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科發展及學校辦學水平。
2.2健全導師動態評聘管理機制
當前學校主管部門對導師準入機制要求嚴格,但其評價體系存在以論文、專利、專著以及科研到賬經費等定量指標為主的現象,同時導師考核評價由職能部門主導的對導師在過去時間段內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評價,其結果成為導師招生資格的重要依據,這種考評方式從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角度無法充分調動導師履行職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學院積極開展導師動態評聘機制探索與思考。一是建立導師自身、研究生、學院教學質量監督委員會和主管部門多元參與的考核評價體系,完善和細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提升導師對人才培養工作的使命感和認同感。二是在考核評價中,重視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表現,針對年輕導師制定個人發展計劃,提高導師履行崗位職責的自覺性。三是開展導師培訓建設,從多學科角度給予導師在角色認知、學術指導和溝通技巧等方面幫助,提高導師在應對突發問題的能力[5]。建立導師動態評聘管理機制,實行主管部門、院學術委員會、研究生和導師自我評價相結合的、分層次、多維度的評價體系,協助導師完成從身份認同到崗位認知的轉變。
2.3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督導體系
圍繞研究生培養質量與管理關鍵環節,構建導師職責監督機制,完善研究生培養質量督導檢查體系,加強導師和學生的科研誠信教育。一是建立覆蓋導師教學授課、科研指導的人才培養全過程督導。對專業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安排與管理情況,研究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情況、學位論文工作執行情況,以及培養與管理環節過程中的規范性進行監督檢查。二是堅持全面評價。結合學術型或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特點與培養環節要求,全面客觀評價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與質量中的導師職責。三是堅持全員參與。調動學院、導師與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上下配合、合理規范、內外協調、積極有效的監督機制。四是加強科研誠信教育。通過導師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言傳身教地指導學生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科學研究,樹立正確的學術價值觀。
2.4強化組織保障機制
導師隊伍建設是系統建設工程,各環節的建設都需要協調主管部門、院學術委員會、教學質量監督委員會等多方力量,不斷強化組織保障,通過獎懲機制,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保障工作體系。圍繞導師職責評價與監督的全過程環節,學院安排專門人員負責聯系協調主管部門、教學質量監督委員會。例如督導組成員進入教室、實驗室、創新實踐中心等教學場所,查閱教學、考試、學位論文開題與中期檢查、答辯材料等資料檔案等。不斷完善獎懲機制,對導師工作進行適時評估與獎勵,設立優秀研究生導師獎勵專項,以研究生培養質量為核心評價標準,為構建高素質高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的內部保障奠定基礎,充分調動導師和研究生的積極性[6]。通過構建導師隊伍職責及監督機制管理體系,客觀有效的評價體系與合理規范的監督機制會不斷激發導師注重人才培養質量的內生動力(見圖2),引導形成導師隊伍建設的良好氛圍。
3結語
研究生教育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重要載體,構建高水平導師隊伍更是重中之重,導師負有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教導等責任。通過探索與實踐表明:通過主管部門、院學術委員會、教學質量監督委員會、導師和學生等多元主體參與的導師隊伍職責評價及監督機制改革,既能構建以立德樹人為首要職責的導師隊伍建設,又能調動導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和造就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在新時代背景下從構建和管理兩個層面完善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對進一步提升導師隊伍素質具有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春,李海芬,俞曉平.導師導思:“一體兩翼”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21(2):49-52,60.
[2]]孫洪祥,胡冬華,徐天嶺.新形勢下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機制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5):82-88.
[3]曹霞,胡強.立德樹人背景下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思政建設的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13(6):101-107.
[4]李莞荷,李鋒亮.立德樹人視角下導師指導與博士生科研能力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6):67-74.
[5]王燕,楊超,李人杰.角色理論視角下研究生導師落實立德樹人職責的路徑探析[J].教育探索,2021(2):77-81.
[6]羅萍.互動儀式鏈理論視角下研究生與導師溝通動力機制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1(3):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