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霞
摘? 要:學業負擔過重是影響學生有效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立德樹人教育任務有效落地的關鍵因素。在立德樹人背景下,學校、教師、家庭和學生要通力合作,以育人為基本理念,以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為重點,探索綜合治理策略。文章以學校、教師、家庭和學生為切入點,深入探究綜合治理初中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策略。
關鍵詞:立德樹人;“雙減”政策;學業負擔;綜合治理
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教授在《減輕學業負擔,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一文中指出,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太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甚至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關系到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問題。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便于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接受德智體美勞教育,由此順其自然地實現全面發展,切實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眾所周知,學校、教師、家庭和學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是一項尤為復雜的活動,需要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通力合作。因此,在立德樹人教育背景下,我們要把握“減負”時機,發揮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作用,綜合治理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問題,攜手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一、學校:建立教育質量監控機制
1. 加強教學過程監控
讓教育真正地回歸校園,是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重要舉措,這一舉措離不開學校對教學過程的監控。教學過程包括課前備課、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在進行教學監控之際,首先,學校要以備課為起點,從知識、能力、教學方法、學習方法等方面提出嚴格要求,組織教師進行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定期檢查教師的備課情況。同時,要求教師撰寫教學隨筆,自覺進行教學反思,了解教學問題,如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難點是否突破等,及時彌補不足,提高教學水平。其次,學校要以課堂教學為重點,讓有關人員隨機走進課堂,隨堂聽課,記錄教學問題,課后及時與教師交流,就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板書設計等交換看法,共享教學經驗,助力教師完善自我,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最后,學校要以作業設計為要點,明確要求教師以學生學情,尤其以學習差異為依據分層設計作業,保障作業形式、類型多樣,由此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
2. 組織教學目標達成測試
教學目標達成測試與傳統考試不同,其以單項測試與多項測試相結合的方式為主,重在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發展情況和學習態度塑造情況。其中,單項測試以單元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檢測學生是否達成了單元學習目標,確定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單元學習情況,進而調整教學方案,改進備課、課堂教學,保障教學契合學生學情,助力學生達成預期目標。多項測試則以學科特點為基礎,采用多樣形式,如口語對話、作品展示、情境測試等,檢驗學生能力發展情況。
二、教師: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初中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之一是課堂學習效果不佳。當課堂學習效果不佳時,學生或花費大量時間完成課后作業,或參加課外補習班,從而造成學業負擔過重。因此,在綜合治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時,教師要發揮專業能力,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助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 前置課堂,學生自主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學生課前預習效果不佳,對課堂上對新知內容一無所知,就需要教師面面俱到地進行講解。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難以將每個知識點講清楚,由此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需要進行有效課前預習。在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之際,微課早已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助手。教師可以錄制預習性微課,設計自主學習任務單,為學生提供預習依據,助力學生課前自學,初步認識新知。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與教師積極互動,扎實掌握基礎知識,突破難點內容,提高課堂學習效果。學生也會因此增強自學意識,鍛煉自學能力。
2. 立足課堂,學生探究學習
在課程改革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式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驅動教師摒棄知識灌輸,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探究學習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因此,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自學情況為基礎,以教學內容為依據,選用適宜的教學模式或方式,如5E探究式教學、生活化教學、情境教學等,將學習權利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體驗系列活動,逐步探究知識。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做好監控工作,了解具體情況,及時評價,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要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練習,在檢驗學生學情的同時給予學生指導,助力學生鞏固所學。
3. 拓展課堂,學生鞏固學習
鞏固課堂學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學習的方式之一。在實施課堂教學后,教師立足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研讀教學內容,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生成作業單。如此,不僅可以保障作業內容、作業難度等契合學生學情,還可以減少作業量,使學生通過完成“少量”作業,鞏固課堂所學。另外,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除了書面類作業,還可以設計實踐類作業,如繪制作業、調查作業等,豐富作業類型,增強作業趣味性,使學生在應用知識的同時,鍛煉相關能力。
在“減負”落地的過程中,課后服務如火如荼地開展。教師要把握課后服務時機,組織多樣活動,如作業輔導活動、社團活動、游戲活動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機會。
三、家庭:營造良好家庭學習環境
家庭是學校教育的助力,也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同時,家庭也是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因素之一。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考取好成績,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認真學習,每天在孩子耳邊反復勸說,如此做法,適得其反。基于此,首先,家長要意識到過重的學業負擔對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要端正態度,主動與學校、教師合作,共同幫助學生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其次,家長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初中階段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可以在豐富自身學習經驗的同時,率先垂范,做出良好的學習示范。例如,飯后關閉電視,放下手機,或讀書,或看報,或寫字,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閱讀的過程中,就閱讀問題與孩子交流,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最后,家長可以為學生報一些興趣班,如繪畫班、書法班、籃球班等,豐富學生的業余生活,使他們通過體驗系列活動,塑造健康身心,夯實全面發展基礎。
四、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為家長而學是很多學生的想法,這種想法導致學生學習計劃不明確,學習行為不堅定。對此,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意識到學習對生活、對自身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另外,學生要掌握學習方法。死記硬背往往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導致學生學習低效。學生要根據自身情況,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向教師、同學請教。此時,教師可以依托課堂教學,教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學校、教師、家庭和學生要各司其職:學校要應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如建立教育質量監控機制;教師要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家長要營造良好家庭學習環境;學生要端正學習態度,掌握學習方法等。通過學校、教師、家庭和學生通力合作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攜手推動立德樹人教育落地。
參考文獻:
[1]包國花. 初中教學管理中減負提質工作探討[J].新課程研究,2021(15).
[2]李明新. 尊重教學規律科學減負,鼓勵多方協同[J]. 中小學德育,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