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海
摘要:小學語文教師要想讓自己的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很有必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促使其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前進。在培養能力時,教師首先要通過聯系課本教材內容、豐富實踐活動形式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這三種策略,對學生的實踐興趣進行激發;其次要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利用獎勵制度和展開科學評價這三種策略,促使學生成為實踐的主體所在。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培養方法;小學語文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猶如一劑催化劑,使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發生了質的改變,從以知識為核心到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當教師進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之后,他們就將學生從封閉的課堂里帶了出來,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自由地探索廣闊的天地和神秘的世界,由此豐富了知識儲量,并且達到了質的飛躍,身上也具備了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如此一來,學生未來的學習之路就會走得更加順利。
一、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內在驅動力,當學生擁有了實踐興趣,他們在教師所組織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會有著很高的參與度和配合度。如此一來,教師培養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過程就會更加順利。
(一)聯系課本教材內容
在課堂上,教師會聯系課本教材來對學生進行教學。為了讓學生有著積極的表現,教師會努力激發學生對課本教材內容的探究興趣。在課下,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為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讓其內容與課本教材掛鉤,又融合了學生的想法,促使學生的興趣延續下去。
例如:當學習了《花的學校》這一篇課文之后,學生對花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他們想要去探索花的世界。基于此,在教學結束之后,筆者就為學生組織了以“花”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在設計活動之前,筆者詢問了學生如下問題:你們想要了解花的哪些知識呢?有些學生想要了解花的種類,有的學生想要搜集與花有關的古詩,有的學生喜歡玫瑰花,想要了解更多與其有關的知識。筆者對學生的想法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將其作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內容。然后筆者會告訴學生:“你們想要了解的信息,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都能得到!”如此一來,學生就十分期待綜合實踐活動的到來。
(二)豐富實踐活動形式
為了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豐富實踐活動形式。因為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喜好多變,容易對某一種形式的實踐活動感到厭煩。因而在每一次開展實踐活動之前,教師都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形式的創新,讓他們成為實踐活動的設計者。如此一來,學生會十分期待綜合實踐活動的到來。
例如:當筆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學生會想要去探索更多的童話故事。基于此,筆者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那就是“童話故事”。圍繞這一主題,筆者會邀請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干,去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此時筆者會詢問學生:“你們理想中的實踐活動環節都有哪些呢?”大部分學生想要將童話故事以表演的形式呈現出來,筆者同意了學生的想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添加了表演環節和評比環節。當筆者將這一情況告知學生時,學生有著濃濃的成就感,也對即將到來的綜合實踐活動充滿期待。
(三)有效利用信息技術
學生性格活潑,越有趣的綜合實踐過程越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有著亮眼的表現。因而為了增添綜合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小學語文教師要對信息技術展開有效的利用。原因很簡單,信息技術中擁有豐富的資源,如圖片、視頻、音頻等,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決定開展《這兒真美》的習作教學之前,筆者就為學生組織了以“旅游”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為寫作做好充分準備。此時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會提前詢問學生喜歡的地方,然后上網搜集與之有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筆者會打開多媒體設備,將其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喜愛的情感。接下來筆者就會通過問題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搜集與之相關的素材。在興趣的趨使下,學生搜集素材的過程就是愉快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二、讓學生成為實踐主體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這一點,并且用實際行動來體現出這一點。那教師具體該如何去做呢?他們要努力調動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主動付諸探索行為,進而在此過程中得到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
(一)精心設計問題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思考,促使其進行思維和能力的鍛煉。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教師需要提前結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為學生進行問題的精心設計,并將其以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促使學生主動付諸思考行為。這樣的話,學生就成為了實踐的主體,也成功培養了能力。
例如:當學習了《太空生活趣事多》這一篇文章之后,學生對太空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筆者進行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為學生進行太空知識科普。在此過程中,筆者不會直接將太空知識告知學生,而是會為學生播放與太空有關的視頻,然后詢問學生如下問題:你們從中獲取了哪些知識呢?筆者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利用獎勵制度
相比較于課堂,處于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學生會有著更加放松的狀態,也因此不能很好地約束自身,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由此影響了能力的培養。如果教師強制要求學生約束自身,學生就仿佛回到了嚴肅的課堂上,很難積極表現自我。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獎勵制度,將對學生的要求與獎勵所掛鉤,由此吸引學生約束自身。
例如:《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中的主人公都是動物,學生因此想要了解與動物有關的更多知識。因而在以“動物”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筆者為學生引入了諸多游戲,如學生可以扮演自己最喜歡的動物,讓其他學生猜測扮演的是哪種動物。在這一游戲中,學生無論是猜對了,還是猜錯了,都有可能大喊大叫,擾亂活動秩序。如此一來,筆者就對學生提出了如下要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在活動中大喊大叫。與此同時,筆者將獎勵制度呈現給了學生,告訴他們達到該要求能獲得的獎勵。這樣的話,學生就會成為一個遵守規則的人。
(三)展開科學評價
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有著優秀的表現,也可能會暴露出缺點,卻并不自知,任由缺點一直存在,為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各種表現進行觀察,然后為他們進行科學的評價,促使他們及時發現并改正缺點,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
例如:在每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中,筆者都會準備一個筆記本,隨時觀察學生的表現,并將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如某名學生在討論的時候不積極、某名學生在哪一個知識點上存在疑問等。在綜合實踐活動快要結束的時候,筆者會讓學生回憶自己的活動過程,自己則會展開科學的評價。然后筆者會詢問學生:“你們覺得老師評價的是誰呢?”由此吸引學生在評價環節有著很高的參與度。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筆者會委婉地指出學生的缺點,并指出改正的方法,由此為學生提供幫助,促使其培養能力的進度加快,過程也更加順利。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學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下去,不斷地研究有效的開展策略,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讓學生成為實踐的主體,進而在親自實踐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收獲綜合實踐活動能力。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積極參與到該過程中去,發揮自身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單建英.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步驟及策略[J].課外語文,2020(19):61-62.
[2]袁喜昌.淺談怎樣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J].讀寫算,2020(11):68.
[3]蔡燕貞.淺談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性策略[J].智力,2020(05):81-82.
此文為: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教育裝備和實踐教育專項課題成果
課題名稱:《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培養的策略與研究》
課題批準號:2019-JKGHZBSYZX-0518503F0D2-EEB8-4204-82B0-4A02B13F27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