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要: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始終作為數學教學的重點內容。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講解時,充分重視到“思維”的體現。對于小學生而言,理解“思維”、掌握“思維”的過程是十分困難,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實現思維可視化,幫助學生實現對于數學思維的準確把握。本文探究小學數學教師可采用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期為學生構建一個思維可視化課堂,實現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可視化課堂;構建方法
前言: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授課課程教學時,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是否能夠實現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實現對于題目的正確解答,更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夠獲得數學思維的培養,實現數學思維的提升。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小學數學教師就應當在課堂授課過程之中,充分體現“思維”這一個概念,以“思維可視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確保學生能夠切實感悟到各部分學科知識之中所蘊藏的數學思維,從而獲得全面發展與提升。
一、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學科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若想將“思維”這一個抽象的概念進行具體化體現,實現思維可視化教學,就必須借助適當的教學工具、思維載體,來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思維導圖就是數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靈活利用的一大工具。利用思維導圖來開展授課與教學,帶領學生進行學科知識探究,將能夠幫助學生實現對于學科知識的整理,引領學生明確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涵與聯系,從而實現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這一單元的學科知識時,就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為學生整理學科知識、總結學科知識。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以學生非常熟悉“九九乘法表”作為基點,在此基礎上構建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實現對于單元知識的全面把握。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這樣對學生的進行引導:“同學們,通過以往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一位數乘一位數’這一部分學科知識,那么大家覺得還可以有哪些類型的數進行相乘呢?”在此引導下,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由“已知知識”出發,實現對于“未知知識”的探究,并靈活把握二者之間的聯系,實現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這一部分學科知識之后,就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為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式,總結出“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實現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學習形式
在構建思維可視化的課堂時,小學數學教師同樣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帶領學生將探究數學知識、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以更加直觀的形式體現到多媒體設備支持,實現學習形式的豐富,幫助學生實現對于數學思維的全面把握。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靈活結合課程內容、知識特點,選擇恰當形式,實現學科內容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從而構建高質量思維可視化課堂。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單元的學科知識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周長計算方法”的講解,引領學生明確這部分學科知識之中所蘊藏的數學思維,從而實現思維可視化教學。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一個動態的“求周長”過程。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出“一塊菜地”,并給出“菜地”的各個參數,讓學生計算“給菜地安裝籬笆,需要準備多長籬笆”這一個問題。以問題作為引導,以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師就能夠通過動態的展示,來具體化問題思考過程,幫助學生實現對于學科知識的準確把握。
三、關注思維引導,培養自學能力
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思維可視化教學活動時,不僅要關注到教學展示、知識講解過程的設計,將“思維”以不同的形式來進行具體化呈現,同時還要關注到對于學生的思維的引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數學思維,確保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獨立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例如,小學數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單元學科知識時,雖然授課知識較為簡單,主要是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圖形定義和初步判斷,但需要教師關注對學生思維和空間意識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正確利用數學思維,來解決學科問題、解決生活化數學問題。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的教學方式,來實現思維可視化教學,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展與提升。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鐘表指針移動的過程,是一個怎樣的運動過程呢?它在運動的過程之中,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發生變化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將會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究,得到數學思維的激發,實現自學能力的提升,進而獲得全面發展與進步。
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授課與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到對于學生思維的引導,確保學生能夠通過學科知識探究與學習,實現數學思維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就要為學生構建一個思維可視化課堂,以直觀、形象的方式,來展現數學知識、數學題目之中所體現的思維與思考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林凌燕.基于“思維可視化”理念的小學數學課堂重建探析[J].新課程導學,2020(13):66.
[2]宋宜秀.基于“思維可視化”理論的小學數學課堂重建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9(S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