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明
摘 要:本文主要簡述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價值,陳述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實踐,并且提出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推進建議,旨在為高中體育教學實現更大的教育意義。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創新思維
引言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主要在于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盡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以此促使高中學生更加熱愛參與體育活動。
1.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價值
1.1有助于增強學生體魄
毋庸置疑,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活動積極應用創新思維有助于增強學生體魄。這是因為,傳統、普通的體育項目已難吸引高中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不斷創新才可有效吸引高中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認知健康,鍛煉身體,塑造強健的體魄。
1.2有助于緩解學生壓力
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有效創新體育項目可使高中學生在其參與體育活動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亦可基于全情投入有效釋放學習壓力。這種勞逸結合的學習模式可使高中學生從文化課的學習中獲得短暫解脫,完成心態調整,進而再次重振旗鼓、攻讀課業。
2.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實踐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實踐涉及諸多因素,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充分應用創新思維,從新思路、新角度去突破傳統思維,就能促使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活動更加多姿多彩,更加符合高中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真實需求。
以下主要就創新思維實踐過程中的逆向思維實踐、頓悟思維實踐以及求異思維實踐進行詳細論述。
①創新思維之逆向思維實踐。逆向思維實踐需要體育教師帶領學生逆于常規習慣進行分析、思考,以此實現傳統體育項目的全新突破。此項實踐的特征,其一,在于懷疑傳統體育項目是否真正完美無缺;其二,在于背離習慣、打破常規定勢。例如,高中體育教學活動中常會組織自行車的騎速(快)比賽,這種活動雖然熱血沸騰可以有效鍛煉高中學生的肌肉力量、耐力、毅力。但其受傷概率較高,亦會占用太多時間,對于課業繁忙的高中學生而言存在諸多局限。因此,逆向思維實踐時,就可反其道而行之,不再比快,而是比慢,這種比賽模式可使自行車的騎速(慢)比賽更加新穎、更加有趣,還可有效鍛煉高中學生的平衡能力與耐心。
②創新思維之頓悟思維實踐。頓悟思維實踐,是指體育教師帶領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突然出現靈感、飛躍常規認知,并且據此做出的新型體育實踐。這種靈感是在體育教師具備深刻思考能力、扎實學科知識的前提下的一次貫通和領悟,猶如撥云見日,并非憑空而來[1]。因此,頓悟思維實踐中體育教師就可帶領學生不經推論直接創新體育項目的規則、方法和比賽模式。例如,備受高中學生歡迎的“三門球”,其發明者就是在教學游戲之“四門大戰”的啟發之下乍然出現靈感,隨即結合手球和橄欖球以及其他球類特點創造出了這款風靡體育領域的運動。再如,壁球運動,其發明者就是基于人們愛好對墻打球的觀察,偶然出現靈感創造出來的。
③創新思維之求異思維實踐。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實踐需要體育教師具備標新立異的勇氣。求異思維實踐,即是體育教師打破常規習慣與觀念的枷鎖,不受任何模式與任何框架的禁錮,全無約束,從而創造出頗具運動價值的體育項目并且組織學生對其進行實踐。例如,排球運動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極具運動價值,但其運動模式相對較難致使學生怯于參與。有人就想是否可以創造一種打法容易、規則相似的排球運動呢?于是,Net ball 應運而生,這種運動可以通過投球和抓球動作簡化墊球與傳球動作進行來回擊打,以此給予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信心,同時可使學生在其運動過程中體會到更加豐富的喜悅感和滿足感。
3.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推進
3.1加強教師培訓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實踐需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進行長效推進。所謂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就是盡力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而其體育教師應該基于課前準備游刃有余地擔當起陪伴者、輔助者角色。因此,只有加強教師培訓,促使體育教師更具創新思維實踐的實力和信念,才可確保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實踐的有序性、趣味性和合理性[2]。
3.2提高實踐比重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推進要想一以貫之地落實下去,就需有效提高實踐比重。常言道,實踐出真知。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不僅在于體育教師的刻苦鉆研,更在于體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實踐、感知、思考和討論。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帶領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創新、在實踐中推進。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學生課業繁忙,體育教師必須根據高中學生文化課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實踐內容、課時與周期。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價值主要在于增強學生體魄、緩解學生壓力;具體實踐可以創新思維中的逆向思維、頓悟思維、求異思維為主要方向。此外,還需以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實踐比重為策略,致力于高中體育教學創新的長效推進。
參考文獻
[1]秦興龍.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探討[J]. 當代體育, 2021(17):1.
[2]王長龍. 探究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策略[J]. 國際教育論壇, 2020,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