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龍
摘 要:初中物理規律課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同時在教學中如何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結合一節教學案例在教學實踐中做了一些研究與嘗試。
關鍵詞:規律課;核心素養;教學設計
物理的本質,歸根到底就是研究自然現象的規律,并把這些規律應用于實踐。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核心,讓學生歷經規律的研究過程,理解規律,應用規律,使學生歷經科學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如何上好規律課?如何在規律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在《探究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一課的教學中進行嘗試。
一、復習引導,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去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是單刀直入地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問題探究還是應該有一個提出問題的過程引導?直入式的提出問題,教學節奏緊湊,節約教學時間,但這種教學方式不符合物理規律的產生過程,會讓學生感覺問題提出得莫明其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所以在教學中,我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1)復習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2)“要讓兩個燈泡同時發光,如何連接電路”讓學生設計連接的電路圖;
(3)在圖中畫出電流的方向;
(4)先按連接的串聯電路進行實物連接,然后觀察兩個燈泡的發光亮度;
(5)根據發光亮度,猜想通過兩燈的電流一樣大嗎?
(6)設計驗證猜想的實驗。
這樣的教學設計,既為后面實驗“使用電流表測電流”鞏固了基礎,同時也讓問題的提出有了基礎,問題的提出與猜想過程都自然而然的產生,學生不知不覺地就進入了教學主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
二、學生自主實驗,歷經科學探究過程
連接電路的過程中,我沒有對學生選取什么樣的燈做出規定,而是讓學生隨機從實驗箱中取兩個燈泡進行連接,這樣的設計,為后面的猜想提供了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事實依據,根據選擇不同的燈,產生了不同的實驗結果。
根據兩燈亮度相同,學生提出:
猜想1:串聯電路中通過兩燈的電流相等。
根據兩燈的亮度不同,學生提出兩種猜想:
猜想2:通過兩燈的電流不等,靠近電源正極的電流大;
猜想3:通過兩燈的電流不等,靠近電源負極的電流大。
保證了猜想的普遍性和全面性,真實的再現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也使得學生的猜想有根據,而不是憑空亂猜,保證了猜想的科學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只是一個指導者,在學生不知如何進行猜想時,教師及時的引導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用了燈泡的亮度來體現通過燈泡電流的大小,那么在猜想的過程中,我們能不能以燈泡的亮度做為猜想的根據呢?一點拔,學生馬上知道了如何進行猜想,掃清了學生猜想環節的障礙。
在實驗設計環節,要測通過一個燈泡的電流,該測進燈泡前的電流還是測過燈泡后的電流呢?學生在這里犯難了,此時老師進行點拔,那我們可以分別測兩個位置的電流嗎?因為這也正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啊,如此一下,實驗設計順利進行,學生也找出了實驗測量的位置。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學生不放心,大包大攬整個教學過程,對教學中的每一環節都已設計好,學生只要按老師的設計參與完成就可,這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學生成了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工具。而我這樣的教學設計,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在主導,老師只是在學生思維出現卡殼的時候指出一條路讓學生去走,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學生的個性化參與,保證了教學的科學性
在不改變電路連接的前提下,讓學生對自己連接的電路進行實驗,測量出不同位置的電流值并進行比較,測量后再選擇燈泡亮度不同情況的學生把測量數據進行分享。由于學生電路的多樣性,綜合全班同學的測量結果與實驗結論,最后總結得到串聯電路的電流規律。這樣的設計,不需要同一學生分別對不同情況進行實驗,既節約了實驗時間,也保證了實驗結論的科學性,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態度。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規律課教學設計
通過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那么如何上好一堂規律課呢?如何在規律課的教學中體現核心素養?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
1.創設規律情景:對規律的認識或探究應該起源于發現了相關的現象或經歷,然后產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所以在規律教學中,要注重創設與規律相關的情景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本節課的設計,我從連接串聯電路入手,觀察兩燈的亮度,再提出問題,由此來引入串聯電路電流規律的探究,就是想達到這個目的。通過這樣的設計能使問題的提出顯得自然,水到渠成,而不是很突兀的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來探究。
2.提出猜想:如何來進行猜想?如何讓學生的猜想有根據而不是隨意的亂猜,這應該是一個教學難點,這節課我的設想希望學生通過比較燈的亮度來進行猜想,學生連接的串聯電路,兩個燈有規格一樣的,也有不一樣的,我沒有事先對燈做要求,就是希望達到有的同學兩燈是一樣的亮的,有的兩燈亮度是不一樣的,然后不一樣亮的燈有的是靠近電源正極的燈亮,有的是靠近電源負極的燈亮,由此來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3.實驗探究:這個主要要重視實驗方案的設計,通過這一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中多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多引導與啟發。由于這節課方案的設計難度不大,所以學生很容易解決。
4.歸納總結:如何用實驗數據來歸納出實驗結論?如何對實驗結論進行評估?這是得出規律的關鍵,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分析數據的方法,特別是實驗誤差的分析及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通過表格來記當數據,同時挑選兩組學生來填表,一組是燈亮度不同,一組是燈亮度相同,再詢問全班學生的數據是否有不同,來解決結論的普遍性問題。
5.應用鞏固:探究規律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規律,并通過應用規律解決問題來鞏固和加深對規律的理解,所以教學最后還是要回到練習來,這節課設計了4個題來鞏固知識。
參考文獻:
[1]廖伯琴.如何在教材中凸顯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物理教學探討,2020(2).
[2]鄒霞,江玲.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0(2).
[3]王超良.對構建物理課堂教學結構新模式的探索.教育探索,2003(1).
[4]金加團,梁旭.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中學物理, ?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