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俊英
摘要:雙減背景下,初中科學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結合政策的要求,實現課堂授課方式的靈活轉變,促進教學模式的高效改革。只有教師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夠讓學生們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之中,汲取更加豐富的學科知識,獲得全方面能力的提升,進而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文探究雙減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科學教學效率,實現提質增效,促進現代化課堂建設與完善。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科學;教學效率;提高
前言:
初中科學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不能再采用單一的、陳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們進行課程講授與教學,讓學生們將學習課內知識、教材內容作為學習的重點,而忽略對于學生們全方面能力的培養。雙減政策下,初中科學教師應當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讓學生們在高效課堂之中,掌握學科知識,培養核心素養,提高綜合素質,實現高效學習。
一、突出學生地位,引導自主學習
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初中科學教師首先應當注重到學生們地位的突出,明確學生們才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初中科學教師不能對學生們進行過度的引導,而要帶領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生們在進行深度思考、深度探究的過程之中,將會對學科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從而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初中科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生物與非生物》這一單元的學科知識時,就可以引領學生們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們在學習任務的指引下,實現對于學科知識的全面掌握。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們進行引導“同學們,在我們的自然界之中,有許多生物,大家都知道哪些生物呢?”通過設置以上問題,學生們將會針對本節課的內容來展開思考,并進行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們布置學習任務“同學們,在大自然之中,不僅有著生物,還有這許多非生物。接下來,大家自主閱讀一下《生物與非生物》這一單元之中的內容,分別總結一下‘自然界中的生物’以及‘自然界中的非生物’?!被诖?,學生們將通過自主學習、獨立探究的形式,來實現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從而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建設。
二、巧用信息技術,更新授課方式
初中科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要借助先進的教學設備,利用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以更加新穎、更加創新的方式來進行授課,確保學生們能夠以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的方式來了解學科知識、掌握學科知識,實現對于知識的全面把握。
例如,初中科學教師在帶領學生的學習《細胞》這一單元的學科知識時,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展開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便于學生們進行理解與記憶。在進行授課之前,初中科學教師可以在備課環節之中,為學生們制作一個單元課件,以二維圖片、3D形象等諸多方式,來讓學生們準確了解“細胞”這一概念。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初中科學教師就可以這樣對學生們進行引導“同學們,‘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那么‘細胞’又有著怎樣的結構呢?老師在大屏幕上為大家展示出來‘細胞的組成’,并標記出了‘細胞’各個結構的功能?!痹谝陨弦龑?,學生們將能夠以更加輕松、更加容易理解的形式來進行知識學習與探討,從而實現了對于學科知識的深度把握。
三、關注實踐應用,提高教學質量
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初中科學教師同樣應當關注到實踐應用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們親自進行實踐與應用,從而提高學生們的核心素質、提升學生們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們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之中,全面感受知識、靈活掌握知識。
例如,初中科學教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細胞》這一單元的過程之中,就可以帶領學生們親自走進實驗室,學習“顯微鏡的使用”。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初中科學教師常常會省略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們通過機械性記憶的方式,來掌握顯微鏡的“使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成果不佳的問題,同時還會阻礙學生們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因此,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初中科學教師就可以來設計實踐應用環節。首先,初中科學老師要帶領學生們學習教材內容,從理論的角度來掌握“顯微鏡的使用”,為學生們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其次,教師再帶領學生們走進實驗室,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在學生們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們進行恰當的指導,確保學生們以正確的方式來進行實踐,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總結
初中科學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應當充分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選擇恰當的方式來開展教學,讓學生們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全面掌握知識、深刻理解知識,實現對于知識的遷移應用,同時又能夠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以及核心素養的提升,實現全面化發展與進步,為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偉麗.提高初中科學課教學效率的途徑[J].教育,2016(38):43.
[2]葉方俊.淺談新形勢下如何打造初中科學高效課堂[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6):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