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均正
摘要:在小學美術教育實踐當中,造型與表現是最重要的學習和訓練內容,在整個小學美術教育階段占據著極高的分量,且覆蓋的范圍極為廣泛,是學生美術學習的基礎也是藝術創作的根基。小學生美術造型與表現能力直接關系到學生藝術形態和思想情感表達。而在造型與表現的學習領域當中開展以參與式為基礎的教學引導活動,有助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與創作,同時還能夠激發起學生美術造型與表現的欲望,從而提高其創新和合作意識,為小學美術造型與表現的教育開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教學;美術教學;參與式教學;造型與表現
造型與表現包含了描繪、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是通過美術創作活動來傳達觀念和藝術的實踐活動。在小學美術課程當中,造型與表現是需要教師運用各式各樣的材料和方式進行教育指導的,讓學生切實地參與到創作之中,體現自身的想法和感情。這是需要學生利用造型和表現來表達個人情感和方法的,是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與手段。因為教學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符合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在教育實踐當中,教師還要把握新階段和新時期的參與式教學的根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引導學生個性成長。以美育為基礎,實現學生個性品質的多元提高,也在參與實踐當中實現學生動手能力、思維拓展等多個領域的發展。
一、教師引導,實現憤悱教育
孔子在論語當中提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孔子啟發式教育的經典名言。在教學實踐當中要想真正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引導學生參與到教育實踐當中,教師就必須要做好教學的啟發,在憤悱教育當中讓學生對造型與表現的教育內容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并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引導學生去努力地嘗試、掌握和解決。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淡化了教師傳統教育當中的主導作用,而且還實現了學生思維的拓展與啟發,給予了學生更濃厚的興趣,使其更積極且主動地參與到教育實踐當中。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當中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來進行教育指導,讓藝術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降低教學的門檻,也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剪紙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中國傳統的剪紙藝術,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更多的剪紙圖片等。在做好展示之后,可以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工具進行嘗試性地練習。部分學生對剪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且開始利用手中的工具來制作自己的剪紙作品。但是因為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掌握和解決,學生處于一個有積極的欲望又不斷嘗試的狀態,此時教師就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剪紙實踐當中,也通過憤悱教育實現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去探索美術的造型與表現。
二、小組拓展,實現自主發展
每一位學生都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在教育實踐當中,教師除了要做好教育指導之外,也要將課堂歸還于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和交流,并針對設計的內容進行思維的拓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還能夠以小組為單位提高學生對教育實踐的參與積極性,并在小組討論和交流當中實現思維的飛躍。
例如在泥塑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橡皮泥或者是輕粘土來進行教育實踐,在進行簡單的訓練之后,讓學生按照泥塑的流程設計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泥塑方法。在此之后,教師要讓學生以3~6人為一組,將其平均分成若干個小組,為小組制定相同的主題,例如塑造出自己想象的房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思維的拓展,在探討與交流當中豐富作品。有的小組學生不僅塑造出了房子,還為房子設計了一個大的花園。也有的小組學生為房子設計了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功能。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探討交流當中實現不拘一格的泥塑訓練,既能夠調動起學生對美術作品創作的興趣,也能夠實現全員參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客觀評價,實現精準引導
在教育實踐當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參與到對作品的評價和賞析當中來,在評價的全員參與當中實現其思維的不斷拓展。
例如在上述泥塑作品的活動當中,教師就可以讓小組內學生將自己的泥塑作品擺放到講臺之上,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其他小組的泥塑作品進行賞析和評價。讓每個小組都能夠針對作品來進行賞析和提出一些建議。通過藝術作品的全員參與,讓評價更加客觀,也能夠讓學生吸取優秀作品的優點,實現自身造型與表現能力的提高。除了學生的全員參與評價之外,教師也要參與到作品的評價當中來,要做到對作品的精準引導,讓學生能夠分析不足,反思成長。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實踐當中實現思維的拓展,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情感表達能力和美術素養。
總而言之,參與式教學是需要學生以自身為根基來發揮自身個性特點的,是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根本教學方法。在小學美術造型與表現的教育實踐當中,要想體現學生的參與性,教師需要從自身學生兩個方面開展教育引導,在憤悱教育和自主發展當中提高學生的自我情感表達的能力,并在客觀評價和精準引導當中提高其美術水平,實現學生藝術與情感表達的雙向提升。
參考文獻:
[1]馬詠梅. 學科核心素養本位下小學美術造型與表現領域課例模型研究[J]. 課堂內外(小學教研), 2021.
[2]王品. 小學美術造型與表現教學策略與方法研究[J]. 學苑教育, 2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