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珍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度推進,在高中時期開展勞動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高中生而言,開展勞動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更加高貴的品格;對于教師群體而言,開展高質量的勞動教育有助于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群體的核心素養;而對于學生家長而言,開展勞動教育更是幫助他們培養人才,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手段。綜合來看,家校協作培養學生群體的勞動素養,是優化高中勞動教育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家校協作;勞動素養;培養
前言:
一直以來,熱愛勞動都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應當即時關注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展現出的短板。高中生的實踐能力較差,家庭生活中學生也很難獲得勞動機會。父母對孩子過度的關心與照顧會讓高中生的勞動素養難以進步。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群體的學習需求,教師應該開展勞動教育,并鼓勵家長與學校聯合,實現家校協作幫助高中生掌握實用的勞動技能。
一、做好家校分工,明確教育目的
家校協作是引導學生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的一條重要渠道。長期處在教育一線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在家校協作過程中要明確,家長和教師皆需要各司其職,只有做好家校分工,才能夠取得高質量的家校協作效果,實現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的基本目的。學校屬于育人場所,而家庭屬于輔助育人的陣地,家校雙方都應該承擔起必要的責任,聯合發揮組織和引導的作用。
例如:筆者開展勞動教育,喜歡以“教育實踐”為主,以口頭教學為輔。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勞動技能,不只是高中時期獨有的學習任務,更是他們成長道路上一直伴隨他們的重點學習課程。只不過,過去教師群體總是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壓力,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動手積極性。因此,如今教師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動員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鼓勵先從身邊的點滴小事開始做起,讓學生意識到“身邊潛在的勞動機會”。比如讓學生嘗試著幫班級擦門窗、為校園環境做綠化等等。工作雖有難度,但并不復雜,高中生完全具備參與此類勞動的能力。另外,對于家長而言,教師應該提升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告知家長,孩子馬上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是時候將他們從父母的庇護中解放出來,從而明確家長們的教育職責。從而引導家長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勞動機會,比如讓孩子刷碗、拖地、清洗衣物等等,確保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創新家校協作形式,轉變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重點任務,學校是學生接受知識教育的地方,而現實生活才是學生應用勞動技能的場所。需要注意,學生在學校內部能夠參與的勞動項目是有限的,諸如擦黑板、倒垃圾這類簡單的勞動工作,很多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做。教師應當意識到,當學生群體步入社會,他們面臨的會是更具難度的勞動工作,教師要創新家校協作形式,進一步轉變勞動教育的內容。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勞動情景,引導學生模擬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景象。教學“走進通用技術”這部分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一張圖片思考通用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形式。比如“西游記師徒四人去往西天取經,四人使用的武器也可以被理解為工具,請學生想一想,用現實生活中的工具代替這些武器。”孫悟空的筋斗云很像現代社會的“飛機”,而豬八戒的釘耙很像農村種莊稼用到的“鐵簍子”。通過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內容,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興趣。如:“你們知道飛行器是如何運轉的嗎?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飛行器的設計原理,動手制作簡易的飛行工具?”再比如:“你們平時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見過‘鐵簍子’這種工具,哪位同學知道這種工具如何使用呢?“借助類似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勞動興趣,進而引導他們深入到生活之中,嘗試著探索技術的奧秘,學習農作耕具的使用技巧。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的第一場所,也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對勞動產生興趣,并鼓勵家長為孩子創造條件。比如家長可以利用周末時間,帶孩子去體驗農家樂生活,學習農具耕具的使用技巧,體驗農作的樂趣,幫助學生主動深入勞動實踐。
三、參加志愿者活動,鍛煉勞動意志
勞動是一種社會化的活動。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引導高中生形成更加成熟的勞動思維,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還是要把“勞動”二字刻印在社會實踐里。用大量的社會實踐培養學生自身的勞動思維,積累勞動技能,鍛煉勞動意志。筆者認為,參加志愿者活動是一種優質的勞動教育手段。
例如:學校定期組織志愿者活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群體積極參與,比如學校組織大家去敬老院關愛老人,幫助打掃敬老院,表演節目給老人們排解心中孤單。再比如社區需要志愿者管理防疫秩序,教師可以鼓勵自己班級的學生積極報名。這類活動內容簡單,卻要求學生能夠展現出優秀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而這些也是勞動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接受的勞動挑戰難度越高,學生學到的勞動知識就會越有效用。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積極參與社會志愿者勞動,能拓展學生參與勞動的途徑,幫助學生在助人為樂的過程中取得效能感。相比趣味化的教學,直接在實踐中感受到成就感,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公益性的活動,讓學生積攢的一身勞動經驗,培養社會責任感。通過實戰,既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意志,又可以幫助高中生形成熱愛勞動、甘于奉獻的精神,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總結:
勞動是人類本質力量的體現,是人在生產實踐中發展自我的物質性活動。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勞動更是知識的來源,勞動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學習,能為他們情感、觀念的體悟提供最直接的場景。人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勞動,參與社會生產,才能成為人本身,才能實現綜合、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孫境.家校合作下的幼兒勞動教育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1(26):4-6.
[2]陳建萍,徐國奇.提高勞動教育認識 深化家校合作策略[J].名師在線,2021(3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