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好
摘要: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因為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知也發生了變化。大多數教師都知道,數學教學不是教會學生“計算”那么簡單,而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發揮數學知識的作用。因此,學校開展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來促進教師數學專業發展與實踐,為數學教學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專業發展
引言
在推進“雙減”活動的過程中,優化小學數學教學必然成為主要內容。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做好學生的啟蒙工作呢?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空間如何優化,如何與現在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環境相融合?開展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種種問題。根據任務型集體教研促活動探討認為,要讓小學數學教學符合學生天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角。對學生實施優化的作業設計,讓學生在課內外都積極行動起來。本文對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開展進行研究與分析。
一、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探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
在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問題進行探討中發展,教師總是在慢慢剔除學生的個性。習慣會為學生設計統一的學習目標,當然也會定義統一的評價標準,以此來定位“資優生”和“差生”。當然,教師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需要利用開展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來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1]。因此,為了縮短時間,完成最高效的教學活動,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讓小學數學呈現“模板化”教學模式。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利用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在這方面做了全面的調整,通過讓學生有一個保留個性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團隊中不同意見的存在。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從其他角度上也可以拓展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和正確培養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能力。
如: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推進個性化教學實踐,教師在小學實施個性化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信任學生,大膽放手,為他們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或者讓他們合作探究。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知識的接受者變成積極的探索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并表達自己的個人觀點。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智慧交織碰撞,有助于激活創造性思維,同時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尊重個體差異。
二、開展任務型集體教研的做法策略
為落實“雙減”政策,充分發揮教師集體智慧,提高教育教研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小學教研組應利用開學初進行數學前兩個單元的集體教研活動。
主講教師站在大單元角度,整體把握單元目標和重難點,透徹分析,精準把脈。每位老師針對一篇課文課或者一個數學信息窗從“教材剖析”、“學情剖析”、“課時目的”、“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教法與學法”、“教學設計理念”、“教學過程與策略”等方面論述自己的見解與做法。特別是在“教學過程與策略”這一環節,授課老師思路清晰、步驟合理,突出教學重難點,既重視對學生的訓練,又重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
大家圍繞授課老師的發言,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提出修改建議。授課老師根據大家提出的建議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力求“以生為本”、創設充滿活力的課堂。最后所有教師對備課各環節進行反思,對比自己的常態教學,改進平時教學方式,督促自己在教學時注意各個方面以達到最高效的課堂教學。
通過教研活動,每個人從他人身上學到了自己欠缺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的教學能力,體現了教研的意義所在。在今后的常態化集體教研活動中,將繼續在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中探索,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提質、增效、減負,打造富有特色的“和樂課堂”。
三、任務型集體教研成果實踐分析
通過集體教育活動的開展,針對數學教學實踐提出了融合數學精神內容教學思路。數學精神是從事數學活動的理想追求和價值取向,追求的是理性、科學、真善美等,通過融合數學精神內容,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在潛移默化與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數學精神,需要通過反思不斷改進和持續優化教學。經過反思,可以明確:要在教學中融入數學家的故事,增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根據學生數學學習情況進行科學評價,構建完善評價機制[2]。
例如,教師可以融入華羅庚研究數學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華羅庚是如何利用零碎時間研究數學的,是如何克服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與阻力不斷前進的。教師通過圖文并茂的講述故事,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勤于動手、堅持不懈的數學學習精神。在五年級上的“簡易方程”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入生活化的應用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認識數學對生活的重要作用,形成積極主動學習數學的精神。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要融合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與運算結果等因素,采用量化評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
教師要根據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學生的課堂學習與作業的反饋情況等,綜合反思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優化數學課程教學,改進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流程,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等等,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課程知識,使之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更好地解答各類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課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利用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拓展了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也為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供理論支撐。借助“雙減”政策背景,教師通過任務型集體教研活動為學生創造優化的數學學習空間。
參考文獻:
[1]關仲華.運用網絡創新小學數學校本教研模式[J].新一代:理論版,2018(10):1.
[2]張燕.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研組活動的實效性[J].甘肅教育,201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