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正勇
摘要:在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強大推動下,素質教育順利推行,在初中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非常重要,對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力。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而初中歷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因素比較濃厚,所以應借助高效的歷史教育,將思政教育完美落實下去。對此,初中歷史教師應積極滲透思政教育,與歷史教學完美結合,從而穩步提升歷史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針對思政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展開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思政教育;有效滲透
文章主要針對思政教育融入初中歷史教學展開了深入研究,先闡述了其意義,然后對思政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展開研究,旨在實現思政教育與初中歷史教學的緊密融合,賦予初中歷史教學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思政教育融入初中歷史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解決初中歷史教學問題
在傳統的中學歷史教學中,應試教育理念占據主導,知識遺忘現象經常發生,不利于中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很難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發揮出歷史教學的實用性,杜絕學生出現不良思想,確保學生順利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
(二)有利于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從本質上看,歷史學科具有濃厚的思想政治功能與特點。比如從《史記》可知,中國史書中蘊含的道統正義思想顯著,周武伐紂是“有道伐無道”價值觀念的重要體現,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此外,在初中歷史中,諸多素材可以用來指導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歷史教學的有機融合。所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強化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等。
二、思政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一)正反對比學習歷史
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如果只重視正面教材,而缺少對反面教材的重視,極容易對學生的思想認知造成阻礙,影響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所以,初中歷史教師應合理運用對比教學法,借助對比歷史這一途徑,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首先,教師應合理運用反面教材。如教師在講解愛國人物岳飛時,也要講述秦檜做的壞事、結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使學生對壞人、壞事形成明確的抵制態度。其次,教師要從歷史教材出發,遵循計劃性和目的性原則,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設計專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充分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還可以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避免出現片面認知。
(二)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灌輸式教學得到了廣泛應用。一些教師對于歷史事件及其意義等過于重視,缺少對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視。基于此,教師應加強全新教學理念的塑造,預留出充足的時間,以便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積極開展相關歷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教師應將思政教育合理滲透到歷史知識的講解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偉大的歷史轉折”為例,學生應對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意義等充分了解。教師應在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詳細梳理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事件的脈絡,使學生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從思政教育角度充分激發出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與崇拜感。
(三)抓住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主線,堅持立德樹人
在歷史學科教學中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須緊緊圍繞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這個主線,圍繞立德樹人這個中心任務來開展,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具體來說,要做好“了解、感悟、引領”三個方面的工作。“了解”就是要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史知識,培育好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種子”。“感悟”就是要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歷史事實有自己的判斷、思考、感悟,用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和成長,使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思想“生根發芽”。比如在《明朝的統治》一課教學中,要通過小組討論、古今對比等方式,讓學生談體會、受啟發,教師引導學生明白科舉制對古代讀書人的摧殘,進而珍惜今天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學習機會。“引領”就是要以教材為根本,把課標弄懂、學透,真正把國家意志落實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成為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踐行者、弘揚者、傳播者,實現“開花結果”。
(四)堅持課上和課下結合,多途徑教學
要充分發揮歷史學科在初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拓展途徑,全方位著手,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礎。課上要堅持“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的形式,使教學途徑多元化,可以開設“影視中的歷史”“唐宋科技文化”等校本課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課下,可以通過教研組組織學生開展歷史劇表演,結合紅軍長征過云南的歷史組織學生到紅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播放愛國主義題材電影,成立學生歷史社團、布置看歷史書籍等方式開展教學,把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使學校歷史教學內容更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好。
(五)加強課外實踐
歷史學科具有較強的文學性,但是其枯燥性也比較顯著,無法將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同時,應積極開展課外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對理論知識進行詳細講述,使學生初步了解歷史教材。其次,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當地歷史文化景點,也可以放映歷史宣傳影片,營造良好的歷史文化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對歷史文化的理解能力。再次,教師應激發學生參與志愿者活動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愛國歷史人物的優秀品質,并在實踐活動中加以踐行,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在學科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勢在必行,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新時期的初中歷史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同時應積極滲透思想政治教育,賦予初中歷史教學全新的生機與活力,確保初中歷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譚杰,高德朋.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以歷史教學為例[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0(03):195-197.
[2]滕紫紅.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