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推進及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越發凸顯。生本教育理念對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師生關系屬于人際關系中的一種,也是實施課堂教學的關鍵。文章主要針對高中生本教育視域下師生關系的現狀及管理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 高中教學;生本教育;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最基本的一種人際交往關系。處理好師生關系,有利于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可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進步;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完整的教育體系。但在實際教學中,高中階段的師生關系存在各種問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明顯的對抗心理,這類問題嚴重阻礙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
一、高中生本教育視域下師生關系的現狀
高中生本教育視域下師生關系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一)師生關系過于固化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對學生會有一些嚴格的要求,導致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懼怕心理,而教師由于教學任務重,不自覺地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進行固化,認為是一種工作關系。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之外接觸的機會非常少,大部分的學生在課后都與教師零交流。因此,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水平,也就無法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
(二)師生互相信任的程度低
一方面,許多學生認為教師要有賞心悅目的外表、優秀的表達能力及淵博的知識,要有一定的教學修養,有底蘊及高尚的人格等特征,然而現實與理想存在差距,阻礙了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的構建。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過高,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自覺地給學生施加過大的學習壓力,從而進一步惡化師生關系。
(三)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許多教師仍然保持傳統的教學理念,忽視了“以生為本”的教學新理念。這類教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很好地構建師生關系,無論是教學還是班級活動都仍以教師為主導,沒有將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
二、高中生本教育視域下師生關系及班級管理策略
(一)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其行為、談吐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生會在無形中模仿教師的行為舉止。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教師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利用網絡搜索相關資源,在網絡上與經驗豐富的優秀教育家進行溝通,糾正個人問題,提高個人修養。個人修養的提高需要教師堅持學習、增加知識儲備,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教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對于構建師生關系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分組管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對學習缺乏動力。傳統的教育由于教師自身觀念的局限性及教學任務重的壓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數是用嚴厲的語氣呵斥學生,而這一管理方式會導致師生關系疏遠,形成煩悶的課堂氛圍。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學生個體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讓一些性格開朗的學生帶動較為安靜及參與度不高的學生,讓學優生帶動學潛生,從而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融入學生討論的氛圍中,用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帶動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召開班級會議,促進師生互相了解
“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需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在相關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不能強制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想法執行,征求學生的意見才能體現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比如,教師在召開班級會議時,傳統的會議內容都由教師直接決定,學生只需要執行和遵從即可,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給學生提供發表意見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會議開始前,教師應展示出耐心、親切的一面,先提示學生班級會議主題是“保證課堂順利進行”。這一主題是針對部分上課愛開小差的學生設定的,通過讓學生自主制定相關解決方案來提高學生的遵從程度。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這一問題每人擬出三條解決對策及三條懲罰對策。教師收到所有對策后,首先對提出對策的學生表示感謝及肯定,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被平等對待,有效地拉近師生關系,其次將所有對策進行有效整合歸納,最后具體開展實施。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再需要用批評教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管理約束,而是將管理權轉讓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對課堂制度的遵從意識。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了解到每名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實行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及個性。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應該多關注學生的生活習慣及喜好,以便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進行心理疏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了解有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從而避免自暴自棄。
比如,許多學習較落后的學生通常都感覺自己不被教師重視,甚至帶著偏見看待教師做出的決定及說的話,從而與教師的關系自然有隔閡。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該多給予他們關注,在課后時間與他們進行談話,話題可圍繞學生本人的故事。教師可從側面了解學生學習落后的原因,在談話過程中不宜表露出嫌棄、不耐煩等情緒,應多給予學生包容,了解學生的問題之后再與學生一起制定相應的改變對策,這樣既有利于師生關系的融洽,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理,對于學習態度好但成績進步不大的學生,教師也要進行心理疏導,從而完成有針對性的管理工作,讓學生感受到被平等對待。學生在這一感受的驅使下,更能積極地參與課堂互動。教師在進行課堂互動時,也要有意識地與學生打成一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三、結語
教師要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及身心發展高度重視,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融入學生學習及生活中。教師需要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發揮表率作用,通過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興趣及學習習慣,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拉近師生關系。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找到歸屬感,確保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才會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教學任務,從而進一步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 遲雪.普通高中生本教育視野下的師生關系及其管理策略[J].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4):45-46.
[2] 趙歡.以生為本視野下的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方式研究[J].新課程(下),2018(6):226.
[3] 溫帥.以人為本視野下中學教學管理的新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11):30-31.
[作者簡介]王蘭(1980—? ? ),女,江蘇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