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一輪課改的過程中,教育教學的細致化和全面化受到廣泛關注。教師需要盡量避免單向知識灌輸,提升課堂教學的標準和質量,圍繞高精度的教育教學要求,進一步改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于小學語文來說,學生讀寫能力的提升非常關鍵,教師可以著眼于課本,將這兩大基本環節相結合,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水平,保障學生實現學以致用。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讀寫能力;提高策略
引言
結合經典的教育教學案例分析不難發現,讀寫結合和教學策略的作用比較明顯,許多教師主動探索新的教學路徑,打破教學常規,圍繞讀寫結合開展基礎教學活動,實現學生讀寫能力的穩步提升。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情況比較基礎,但是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有重要的輔助作用,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讀寫能力有助于學生實現正確表達和知識的快速吸收。語文教師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加強對課本的深入剖析及研究,真正實現讀寫結合。
一、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緊密結合,那么學生會產生更多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獨立思考、大膽判斷,大部分的學生會轉變傳統的學習理念。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許多教師從閱讀和寫作著手,積極優化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對策。通過閱讀深化學生對文章結構和內容細節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保障學生能夠實現順暢表達。傳統的教育模式導致閱讀與寫作相割裂,存在"各自為政"的問題,學生非常容易出現思維斷層和思維誤區。如果教師能夠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主動整合閱讀與寫作教學板塊,那么對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的齊頭并進將會有重要作用。學生也會逐步構建完善的思維框架,主動串聯知識點,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手法,實現高效閱讀和以手寫我心,同時,教師能夠實現輕松上陣,主動減輕自身的綜合教育教學壓力,給予學生方向上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實現大膽閱讀、自由發散,全面挖掘個人的學習潛能,凸顯自身的才華及魅力。將真實情感融入寫作之中,寫出具有一定可讀性的精彩文章。
二、小學語文讀寫能力提高現狀
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比較復雜,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站在學生的視角實現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交流和情感共鳴。有的教師出現了思想誤區,機械性的開展讀寫練習活動,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明顯的距離,兩者的獨立性較強,學生無法主動實現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存在消極情緒和負面心理。整個課堂教學節奏比較快,學生卻難以獲得充足的閱讀時間和寫作時間,往往淺嘗輒止。
三、依托課本,讀寫結合——小學語文讀寫能力提高策略
(一)利用寫作輔助學生閱讀
為了實現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逐步改善,提升教學層次,教師需要注重課前寫作,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對策和訓練手段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接觸不同的寫作手法,掌握科學高效的寫作對策。然后開展深度閱讀活動,明確閱讀的題目和主旨,然后讓學生反復閱讀、深入品味,不斷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實現深度遐想,進而完成后期的寫作任務。這種先寫作后閱讀的形式能夠減輕學生的理解壓力及負擔,提升學生的思維層次,學生也可以在讀前寫作的過程中主動了解文章的謀篇布局技巧以及層次結構,進而明確個人后期的閱讀思路,實現順暢閱讀和高效閱讀。教師會從學生的視角出發,給予學生全程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思維誤區,讓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自主寫作、大膽閱讀。比如在鼓勵學生以"他是我的好朋友"為題目寫作時,教師可以著眼于學生的主體價值,關注學生的主觀興趣以及學習基礎,利用形容詞來形容朋友的性格和外貌,然后進行簡單寫作。大部分學生會各抒己見,情緒比較高,能夠主動活躍個人的思維。教師可以趁熱打鐵,讓學生自主閱讀與朋友相關的文本,鼓勵學生深入了解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結合個人的生活實際真正實現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這種閱讀與寫作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發展學生的綜合素養,保障學生對閱讀與寫作有一個全新的認知。
(二)利用閱讀促進學生寫作
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邏輯聯系不容忽略,教師需要積極拜托傳統輿論模式的束縛,實現兩大育人板塊的緊密結合,保障學生能夠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通過寫作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閱讀是基礎和前提,教師需要把握主次順序,讓學生先完成閱讀任務,然后根據自己的所思所想自由寫作。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比較開闊,能夠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主動自覺的按照教師的要求大膽發揮。在調整教學思路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確保閱讀文本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先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鼓勵學生深入體會,最后完成寫作任務。比如在引導學生學完《草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回憶自己的旅游經驗,說一說自己最難忘的一次旅游體驗。簡單傳授寫景的技巧,讓學生主動遷移新舊知識,明確個人的寫作思路,進而對文章的謀篇布局技巧以及表達手法有一個全新的理解。在感知不同情境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較足,能夠主動結合個人對草原的理解進行模仿,將個人的個性化體驗融入其中。
(三)注重課后總結及反思
課后總結及反思非常關鍵,有助于避免學生在同一個問題上反復犯錯,實現整體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穩步提升。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價值,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需要掌握課后反思的具體要求,全面審視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了解學生的優點和不足,確保對癥下藥。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總結和反思課堂中的收獲及不足。明確學生的中心地位,給予學生方向上的指導及點撥,讓學生能夠對個人在閱讀和寫作中的綜合表現有一個系統客觀的認知,進而重拾閱讀和寫作的自信心,學會自主反思和總結,這一點對凸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有重要的作用。
結語
讀寫結合是非常有效的語文教學模式,對打造品質課堂有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依托課本逐步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和寫作教學活動。關注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逐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關注學生的智力水平,進一步開發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并實現觸類旁通。
參考文獻:
[1]張緒珍.依托課本,讀寫結合——小學語文讀寫能力提高策略探討[J].2020.
[2]李月杰,蘇小紅.依托課本,讀寫結合——小學語文讀寫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0(8):1.
作者簡介:何李洪(1986.02—),男,壯族,云南省硯山縣人,紅河學院本科,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珠琳鎮吊井小學教師 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