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鈺潔
摘要:教育部提出素養體系中,健康的身心是學生的立足點,然而目前有部分青少年處于各類情緒障礙與行為問題困擾,其中包括學習壓力,人際關系敏感,家庭關系,現代社會信息媒介影響等。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我們通過培養學生正確合理的認知,引導學生對情緒進行正確的梳理,利用學科的學習中將心理健康滲透到日常學習中,進而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并通過家校聯系來幫助學生,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本文將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心理健康;心理素質;核心素養;家庭關系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其中,健康的身心是學生的立足點,身心健康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多方面全方位的發展。
學生進入初中后,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面對著很多變化。據調查,我國 17 歲以下青少年中,3000 萬以上的學生面臨著各類情緒障礙與行為問題困擾,青少年心理健康與行為問題正逐年上升。[1]接下來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1、學習壓力
現如今的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值普遍較高。正因為學生理解父母的期待,進而導致了自身的壓力。同時,學習的部分壓力源于競爭。就像高考口語試音中的內容一樣: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不少人處于強烈的競爭意識和競爭狀態中頂著壓力不斷前行。
2、人際關系敏感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各個層次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以及滿足的程度將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人格的發展程度,而且之后再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后才會有更好的層次需求出現。人多需求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2]依據馬斯洛的理論,中學生在滿足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之后就會追求人際關系的需要。并且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學生心思細膩、 敏感,在和同學時容易受到一些小事的影響,學生容易產生孤獨等負向的情緒。
3、家庭關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關系與學生的健康成長息息相關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科爾曼認為,通過親子互動,父母可以把他們的人力資本、經濟資本傳遞給孩子。例如,父母會在潛移默化中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孩子在與人相處時也會采取類似的態度和方式,進而更容易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如果家庭關系不融洽,容易造成學生自卑、偏激等多種情況,引入容易使得學生內心有著不可磨滅的陰影。
4、現代社會信息媒介的影響
現如今信息的開放程度較大,對未成年也沒有較多的約束,網絡,電視,等多種信息媒介給學生帶來精彩的外面世界的同時,也會給部分學生帶來影響。現如今部分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網絡游戲上,不正確的信息導向使得學生的心理狀況不容樂觀。
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身體的發展和心理的不斷成熟也面對著多種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可能會對學生造成巨大的影響,甚至會導致他們出現心理疾病。那么,我們要怎么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認知和心理調適呢?
1、培養合理認知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創立的 ABC 理論認為 : 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 ,而是由經歷這一事件的個體的體驗和評價所引起的。舉個例子,學生的期末考試壓力特別大,可能是因為他把考試和父母對他成績的期待值,跟同學競爭的壓力,對自己的要求等多方面疊加起來。這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是避免認知絕對化,正確看待成績與壓力的關系。同時,非常重要的是要形成合理的自我認知。合理的自我認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調整狀態來面對壓力,進而轉化為動力,積極前行。
2、引導學生掌握調適心理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在中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心理狀況欠佳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合理的途徑來排解不良的情緒。如渲泄、自我暗示、合理化、轉移等。這些方法有利于緩解學生內心的壓力,排解不良的情緒,進而促進心理的健康。
3、 各學科滲透,強化心理素質
現在的教學中,要求要以學生為本。核心素養明確指出,身心健康是立足點。因而我們要將強化心理素質滲透到各學科中,老師要充分發揮科學育人的作用,根據學科特點滲透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在各學科之間相互配合,互相促進。例如,要在課堂中找出對應點:如道德課本中出現的《結識新朋友》,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得融入新環境。本著對學生鼓勵贊揚的原則,給學生帶來鼓勵的眼神,關心的微笑,一個簡單的肯定和暗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4、家校密切合作,促進三方溝通
家校合作,才能更加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在遇到問題時,父母需要和孩子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同時加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通過家校合作找到問題所在,并且盡量及時去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可以利用家長會,家長課堂等方面向家長介紹了解一下孩子心里方面,溝通方面的內容,并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
現如今,學生容易面對著多種心理健康問題的,因而我們要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新課標要求下的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以身心健康為首要條件,多方面全方位的發展。因此我們要格外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保駕護航,澆灌并守護學生心靈上綻開的花朵。
參考文獻:
[1] 榮建英.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統計分析[J].校園心理,2014,12( 4) : 226- 228.
[2]張荷英人際關系與公共禮儀[M].北京: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社.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