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珍
摘要:隨著當前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新型教育模式對傳統的教育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因此,此教育環境下的教師,應做到摒舊揚新,積極的將更為優秀的教育觀念充分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以此提升教育效率。對此,本文就以初中生物教學為例,以“立教育之本,思開拓創新”為重點開展新型教育模式的應用效果展開研究,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改革;立教育之本;思開拓創新;初中生物教學
隨著當前“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我國的教育課程不斷改革發展,而這無疑對傳統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1]。如何作到摒舊揚新,將最新教育觀念充分融入到自身日常教學活動中是當前優秀教師的思考中的重點。其中對于初中生物教學而言,作為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首次接觸階段,大部分學生在此階段對于生物學存在較大好奇,但多缺乏正確的科學認知或對其一知半解,在此情況下,教師應做的是結合當前教育改革的創新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2]。
一、以“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模式開展生物教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及應試教育思想的不斷影響下,我國大部分初中生物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佳注重理論知識的“灌注”,在課堂上將相關知識強塞給學生,對學生的主觀感受及個體意識缺視而不見,甚至刻意忽略,這不僅違背了教育標準中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且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產生嚴重打擊,導致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顯著降低。再加上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此階段學生若過度壓抑思維發展,不僅易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且可能產生不必要的沖突[3]。
而在當前的新教育改革環境下,通過對教學模式的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更佳全面嶄新的教育理念—“學生自主探究”教育模式。此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在與,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特征,且將學生以被動轉為主動,以主動、積極的方式獲取知識,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與自主實踐的水平與能力,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與健康發育均具有積極意義[4]。因此,將“學生自主探究”教育模式融入初中生物教學中,往往可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初中生物學中,在學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時,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課堂著重告知學生生物圈的重要性,應積極保護生物圈等死板的教學知識。而若結合創新教育,則可通過將學生自由分組,叮囑其仔細搜集有關生物圈各類資料后進行統一作業講解的方式,以此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掌握學習的資料查找技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后續課堂上的小組“生物圈”講解中,提升學生對于不同生物圈(如海洋、淡水、濕地等)的了解和認知,且通過學生間的互相討論和探索等學習活動,可進一步鍛煉其信息搜集、處理及問題結解決、新知識獲取渠道的能力,這對提升學生在學習階段的全面發展與身心健康發育等均有積極作用。
二、教師應積極采取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當前新的教育背景下,新教育模式著重強調“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和引導”,此種教育模式可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質量,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教育模式重點[5]。
對此,在初中生物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當學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時,可以課堂提問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與興趣,如詢問學生“人每天都不間斷的在做的事情是什么?”直至學生答出“呼吸”,則可再次提問“那你們知道植物也是會呼吸的嗎?”“你們知道植物是怎么呼吸的嗎?”等相關提問,引導學生進入綠色植物的世界,如有條件,還可利用多媒體載體,以動畫的形式,更加全面、直觀的展示“植物呼吸”方式。以此新穎的課堂教學方式,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生物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聯合上述的“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引導學生在課后持續進行不同植物的呼吸差別相關知識了解,在下次課堂上進行闡述,以此可取得較佳的教學效果。
三、總結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自身陳舊教育思想,摒棄落后教育觀念,結合創新教育模式,將新課標靈活運用于自身的教學實踐中,以此促進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躍龍,趙云.探究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13-14.
[2]王亞平. 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探究[C]//.2020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八期).[出版者不詳],2020:107-108.
[3]劉帥,張芳超.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學生活化實驗教學[J].中學生物教學,2022(03):24-25.
[4]于翠芝.新課改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策略探究[J].天津教育,2021(29):102-103.
[5]于琳.立教育之本 思開拓創新——淺談新課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學[J].新課程(上),2013(0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