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鷗
摘 要:在高中政治課程中,必修二第一單元內容是“公民的政治生活”,從公民政治參與、民主管理等角度,對新時期中國公民政治參與展開詳細論述。中國公民不僅要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還要主張政治表達、政治參與,將整個社會或國家看作一個大家庭,積極參加社會管理,以“主人翁”姿態(tài)開展各項活動。文章通過講述個人“愛家”“管家”的重要性,分析中國公民的政治參與,以期為增強個人愛國、參與國家治理提供積極助力。
關鍵詞:中國公民;政治參與;民主管理
作為一名高中生,在不間斷的政治學習和社會實踐中,我對社會及國家發(fā)展產(chǎn)生了旺盛好奇心和積極參與感,并提出一系列問題,如何從個人“愛家”“管家”角度著手參與國家政治?哪種個人“愛家”“管家”形式的民主政治建設手段及方式更有效?繼而實現(xiàn)“大家庭”的和睦、井然有序,使整個大家庭更加和諧美好。
一、個人“愛家”“管家”重要性
(一)有助于實現(xiàn)社會奮斗目標
“愛家”與“愛家”是一個辯證統(tǒng)一、相互促進的復雜關系,通過“愛家”實現(xiàn)“管家”,通過“管家”提升“愛家”,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升中國公民政治參與程度,為社會目標的實現(xiàn)作出巨大貢獻。根據(jù)高中政治課程內容,公民依法參與政治生活的主要內容為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與民主監(jiān)督,遵循法律、規(guī)則及程序要求,依法有序擴大公民政治參與,正確處理權利與義務關系,是實現(xiàn)全面健康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1]。可見,公民政治參與是對國家熱愛和關心最為直觀地體現(xiàn),一個人只有熱愛國家,才會積極參與國家大事,為國家發(fā)展獻言獻策,為各項政策落實提供助力。在疫情肆虐的當下,公民政治參與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公民可借助政府電子溝通渠道,發(fā)布各項求助信息、救助信息、防護手冊、物資通道等信息,共同參與隔離、封控、資源保障供給等政府活動,激發(fā)社會動能,有效應對危機。
(二)有助于營造良好社會生活
個人“愛家”“管家”能力與個人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若一個人不懂得如何正確參與政治生活,表達個人利益訴求,采用暴力、脅迫方式參與政治,或者完全不關心政治,將對個人合法利益訴求實現(xiàn)造成侵害,影響公民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也會降低公民對社會的滿意程度。倘若懂得正確政治參與方式,信任政府開設各類政治參與平臺,如政府門戶網(wǎng)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積極參與政治活動,表達個人訴求;或者在自身專業(yè)和經(jīng)驗范圍內,針對各項社會問題提出有效建議,確保政府推出的各項政策及路線方針,更符合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從而獲得更多擁戴,構建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政治文明和社會生活。
二、如何提升中國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及水平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為貫徹這一核心理念,應當保障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參與。對此,我國需要不斷提升中國公民政治參與意識及水平,具體措施如下:
公民政治參與在不同時期主要內容、形式等存在差異,為更好地發(fā)揮公民政治參與價值,需要加強公民政治參與教育,實現(xiàn)個人知識到具體行為的轉變。一方面,加強中國公民政治參與教育力度。積極完善民主政治機制,如人大選舉制度、基層民主制度、協(xié)商民主機制,健全信訪工作機制,從制度層面入手,構建公民政治參與教育長效機制,確保公民政治參與常態(tài)化發(fā)展。同時,創(chuàng)新網(wǎng)絡政治參與教育機制,發(fā)揮互聯(lián)網(wǎng)這一新平臺對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影響,完善引導、教育及監(jiān)督機制,不斷消除西方拜金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享樂主義等滲透帶來的不良思想,阻斷仇富、仇社會等畸形思想意識擴大途徑,構建政府與公民良性溝通渠道,真實反映公民利益訴求,繼而影響政府決策。
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利用好新媒體這一新形勢,掌握好信息傳播主動權,增強輿論引導,對公民政治參與進行正確引導。強化公民政治參與環(huán)境建設,加快力度推動寬帶基礎設置建設,使新媒體覆蓋城鄉(xiāng)地區(qū)及農村地區(qū);完善電子政務建設,為公民提供必要政治信息了解與言論發(fā)表平臺,構建政府——公民平等對話交流渠道,積極打造服務型社會[2]。同時,加強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之間的合作交流,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和政府宣傳政策、路線方針等進行多種形式集中報道,利用新媒體跟帖、討論等形式,加大公民討論范圍,利用傳統(tǒng)媒體,增強新媒體輿論影響,引導公民正確認知和判斷社會問題,關注社會問題,繼而解決社會問題。
三、結束語
總之,世紀之交以來,國家與社會關系發(fā)生變化,變得相對獨立,兩者互動關系逐漸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社會性質逐漸由轉型社會變?yōu)楣裆鐣袊裾螀⑴c也隨之變遷,逐漸興起一種“公民——政府”良性互動的新型政治參與關系,公民參與政治積極性與日俱增。在這種背景下,政府應當充分認識個人“愛家”“管家”的重要性,從公民政治參與教育、參與渠道及形式等角度進行討論,不斷提升公民政治參與能力。
參考文獻:
[1]齊甜甜. 當代中國公民政治參與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7.
[2]閆建,黃可歆.網(wǎng)絡政治學視域下的中國公民政治參與[J].科技智囊,2020(03):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