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幺妹
摘要:現階段,思維導圖這種教學工具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小學閱讀教學中,以此方式調動學習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自學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既可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又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提高對自身的自信心,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和學習新知識,推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應用價值;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它將圖像、色彩的記憶相聯系,表達發散性思維,同時它也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思維導圖注重圖文并用技巧,以網絡樹狀的形式直觀展示知識點,符合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導圖改進了傳統的思維方式,它通過圖形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對信息進行分類,通過構建放射性立體結構,將各個節點的知識進行鏈接構成一個完整的主題。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形象化的方法,可以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記憶、閱讀等方式開展多思維層次的交流。思維導圖有利于提升圖文知識,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思維導圖介紹
思維導圖可以被當作一種簡單和直觀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主要是按照全腦思維的概念,調動左腦思考的順序、文字等信息,聯合運用右腦思考的想象、空間整體思維進行全面記憶。思維導圖的結構可以實現同時刺激雙腦的目的,將形象和抽象思維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在閱讀語文文章過程中可以共同運用左腦和右腦進行思考,充分發揮左腦和右腦的潛能。建立思維導圖主要依靠學生想象力和聯想力,通過想象和聯想后,會加深學生對某件事物的印象,觸發學生的靈感,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潛能。因此,作為一種形象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被廣泛應用到日常教學中。
二、建立思維導圖需要注意的事項
在制作思維導圖時,最佳選擇是使用一張空白 A4紙繪制。在建立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要確保自身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投入梳理文章脈絡上,將閱讀材料題目或者文體當作中心點,使用各種顏色的彩色筆繪制主分支,如主要任務、事物、事件起因和結果等,提高思維導圖的獨特性及趣味性。大部分人們思維脈絡分支為橫向展開,故此,橫向畫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
和第一分支對比,第二分支要更加細小,各個分支要建立一個相互連接的節點結構。需要注意的是,分支上不要放置過多字數,使分支更加簡單和直觀,將閱讀材料的整體內容通過圖片形式記憶到學生腦海中,發揮出總結和歸納知識點的作用,還可以在學生需要運用某一知識時方便調取,協助學生閱讀語文教材或者課外書時理清文章整體思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記憶力,調動學生閱讀興趣,促使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
三、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思維導圖模式,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在預習中找出文章所講的重點知識,通過自己的整理和歸納制作簡易的思維導圖。在制圖中學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發揮個性,制作出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詳細講解文章內涵,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幫助學生完善思維導圖。
例如,在對課文《爬山虎的腳》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來進行學習,首先,按照原文的自然段進行閱讀理解,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并通過對爬山虎的形態、生長習性進行了解,制作出思維導圖的主干;同時對各段的內容進行整理,提取關鍵字詞,再次增添枝干,比如生長位置、葉子形態、腳等;其次,讓學生講講自己是如何繪制思維導圖的,通過和別的同學討論,找出不同之處,教師要全過程進行引導和協助;最后,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以及自己的感悟,對思維導圖的空白部分進行添加,例如,爬山虎頑強生命力、熱愛大自然等。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思維導圖可以梳理寫作框架,使小學生在寫作前就知道寫作的主題,主題就是思維導圖的“根”,怎么寫,從哪幾個方面寫,就是思維導圖的“主干”。有了“根”和“主干”就可以添加“枝葉”。通過對作文材料的梳理,繪制出思維導圖,根據思維導圖進行寫作,體現了文章的整體性,還不容易偏題。
例如,寫一篇關于秋天的文章,教師可以根據思維導圖來指導學生,首先,選取一些和秋天有關的形象,如顏色、果實、團圓、古詩詞等。其次,根據這些主干選取關鍵詞,在這期間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根據完成的思維導圖進行創作。思維導圖的構建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提升寫作技巧。
(三)在課后鞏固環節中,借助思維導圖
學習完某篇文章或某個單元后,學生要梳理相關知識點和學習內容。在這個時候,如果想讓學生清晰梳理文章內容,那么老師就要引導學生把學習內容繪制成思維導圖,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框架,將零碎的知識點聯系到一起,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內容、核心內容以及文章結構,便于學生后續使用,防止學生后期不知道應該如何復習,提高復習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部編版《祖父的園子》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閱讀之前,可以引導學生把思維導圖的主題,即祖父的園子,和四個大的維度(介紹園子、園中趣事、園里一切、“我”的感受)提煉出來,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意識地閱讀,思考這四個維度,并自行動手繪制思維導圖,填補枝葉,呈現完整的思維導圖。這樣,教師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方向,使學生參與到閱讀中,自主建構知識框架。長此以往,學生也逐漸習得閱讀的思維,學會有效閱讀,從而發展學生的分析力、判斷力、思考力和批判力。思考思維導圖的類型,探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查明要素,避免在學習過程中忘記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對教師而言,教學效率也會提升,不僅可以將思維導圖用在單篇文章中,還可以用在單元文章的課后鞏固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開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將復雜的知識進行簡單化梳理,加深知識的記憶點,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夯實語文基礎,提升語文素養,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康文端.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9(27):43.
[2] 葉賢軍.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課內外,2019(1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