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瓊
摘 要: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相關內容不斷落實的過程中,“教育為本,德育為先”的基本教育理念已經在小學教育階段得到了有效深化。因此,班主任當前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加強對德育的重視,并在管理過程中充分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理念,通過多樣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有效發展。本文將對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意義進行闡述,提出小學德育有效實施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德育;立德樹人
目前,小學階段教育的深化改革,不僅對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班主任工作賦予了新的任務。新時期的德育工作提倡立德樹人理念,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班主任要將德育工作落實到教育管理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中,關注學生成績的提升與人格品性的塑造。從德育來看,班主任作為該項工作的組織者、執行者,在整個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強德育內容滲透,深化學生對德育內容的理解,以此來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意義
(一)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體系
當今小學生所面臨的時代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嶄新時代,不論是社會環境、校園環境還是家庭環境,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也使學生面臨著較大的思想沖擊。因為當前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更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一旦沒有做好這些學生的思想工作,必然會使學生思想上出現偏差,甚至導致他們做出違背道德的事情。另外,由于小學生缺少強大的自控能力,在接觸新事物的時候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所以學校必須積極地開展德育工作,尤其是要加強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思想,這樣才能對學生的錯誤思想觀念進行及時的干預,幫助學生梳理正確的價值體系。
(二)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
在當今社會中,唯有德才兼備的人才,才具備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新時代下,我國對人才的品性修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時期強化德育,既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基礎,還能激活學生的多種潛能,使學生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才。所以,現階段開展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既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還能通過有效的知識傳授與情感思想的熏陶,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性修養,成為國家所需的人才。這就要求小學階段的班主任轉換自己以往的思想理念,著重對學生的三觀品行進行培養,塑造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理念,使學生時刻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完成學習。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構建出良好的課堂氛圍,還可以推動教育教學工作順利地開展下去,為學生后續階段的成長鋪墊牢固的基礎。
二、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首先,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識水平,具有扎實的專業功底和深厚的見識,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所以班主任應著重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內容來管理學生,切實提升德育的實際效果。其次,班主任要擁有高尚的品格,身正為范,學高為師,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隊伍中的中堅力量,其思想觀點和工作作風很大程度上會被學生模仿,所以班主任應著重提升自身的修養和師德,用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和影響學生。最后,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包括洞察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溝通能力等。第一,要學會洞察學生的心理,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把握他們的心理發展動態,這樣才能提升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第二,要勇于創新,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和管理策略,接受挑戰,面對不同的學生要采取各式各樣的方法進行管理;第三,班主任要有合理安排班級內各項工作的能力;第四,要加強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另外也包括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構建完善的班級管理體系。
(二)關注學生心理情況,構建和諧的班級氛圍
目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德育工作的要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此時班主任工作也被賦予了新的任務和內涵,班主任既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要做好教學工作,在具體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干預,從而保證小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現階段,小學開展德育既是順應素質教育理念落實的舉措,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有效心理教育的舉措。現今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父母忙于生計,無暇照顧和教育孩子。因為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會使學生在人格、性格、能力等方面出現問題,此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干預十分關鍵。雖然目前這些問題僅是存于個別學生中,然而這種消極情緒的存在,必然會對全班的精神面貌產生影響,不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小學時期的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干預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此時班主任要合理利用該途徑,在日常生活中以真摯的愛和關懷來打動學生,從而在班級中形成和諧的氛圍,然后班主任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不安情緒,從而對其進行合理的疏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
(三)積極拓展教育資源,豐富德育內容
目前,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教育資源的整合已經成為當下發揮班主任優勢對德育工作改進的有效途徑,尤其是在教學工作滲透德育內容上,可以使德育工作與教學工作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發揮更好的育人效果。因此,作為班主任,則要明確學科教育與德育之間的關系,合理地運用學科資源優勢來滲透德育內容,從而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知識,獲得人格上的成長,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思想狀態。另外,在當下信息時代中,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學生接收信息的途徑在不斷增多,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是也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途徑。所以,小學班主任可以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在互聯網上搜集德育工作資源,豐富德育內容,在契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及興趣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網絡上有著豐富的教學素材和資源,班主任可以結合小學階段的德育需求,在其中挑選通俗易懂且貼近小學生生活的動畫或者視頻,然后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通過視覺的刺激來使學生感受德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理念,有效結合小學生突出問題的特點以及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德育計劃。并且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通過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學梅.談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國教師,2017(12).
[2]麥潔明.優化班級管理主導德育教育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
[3]張琳.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情感讀本,20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