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明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中,要求教師凸顯出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應發揮出引導作用,以通過此方式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而若想達成上述目標,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則需善于運用分層教學模式,以期切實保障初中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成效。
關鍵詞:分層教學模式;初中數學教學;應用探討
引言
數學教學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關注到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站在全面發展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在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創新的背景下,以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分層教學法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新的時代環境下,推動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有助于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內容更有針對性。
一、立足學生個體差異合理分層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踐要想順利實施,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即可基于因材施教這一理念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能很好地滿足學生數學學習訴求。身為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真正面向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在分層之前及時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從學生興趣愛好、個性、學習能力、數學基礎知識掌握等多方面來對學生進行分析,然后再基于此來進行合理的分層,而在教學的時候,同樣需要兼顧學生個體差異,在課堂上讓每一位學生均能夠在課堂上有所發展,這也是現如今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的主要目的。總之,分層教學法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要想將其價值有效發揮出來,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上結合學生認知能力、數學知識學習情況來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同時還能讓學生學習自主性得以有效提升,真正為分層教學活動順利實施打好基礎。為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一定要準確認識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并且尊重學生的差異,在教學課堂上基于此來合理分層,并且一定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多角度引導學生,這樣才能讓不同層次學生均能夠在課堂上有所發展,從而有效提升教學實效。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師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分層,結合教學目標進行難易劃分,因材施教,更好地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開展。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這節課時,在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設置分層教學目標,以此提高各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應制定提高型拓展學習目標:掌握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的性質,并能簡單推理和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探索全等判定方法,并能靈活運用判定方法證明全等。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多設立一些有關于基礎知識的學習目標: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能夠準確地辨認全等三角形中的對應元素,體會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三、問題分層
如教師在講解“二次函數”這一部分知識時,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基礎層、中等層、能力層,分別為其設計數學問題,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展開思考與探究,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針對基礎層學生的問題:請問方程ax2+bx+c=0的兩個根是多少。針對中等層學生的問題:請問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是什么。針對能力層學生的問題:如若y隨x的增加而減小,請問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什么。如此一來,各個層級的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對問題展開深層思考,從而強化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運用激勵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回答不必急于判斷對錯,而是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與鼓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作業分層
課后作業的分層是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一個重要依據,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關注到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站在教育教學工作的角度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開展“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的數學教學后,教師就需進行作業分層,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均能良好地完成數學作業,并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對此,針對第一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師需為他們布置發展性的數學作業,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造水平,還需確保作業內容具備一定的延伸性。針對第二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需為他們布置全面性的數學作業,推動此層次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而針對第三層次的學生來說,教師則為他們布置較為簡單的數學作業,強調鞏固這部分學生的課堂所學,深化其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為其數學學習夯實好基礎,提高其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讓其能對數學學習具備較高的熱情和興趣。
五、對評價機制的分層
在評價中,教師要把握每個學生的個人情況,依據學生的個人能力、學習能力發展、智力建構評價體系,教師要加強過程性評價,讓評價更具真實性。教師要合理地將課堂評價、單元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課堂評價主要從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態度、廣度和深度三方面進行評價,看學生是否有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興趣、在課堂中是否提出了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探究問題、是否能夠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單元評價則看重學生本單元學習的完成情況,教師則要依據學期開始設計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進行評價。期末評價則是可以通過期末測驗,再結合課堂中的表現情況進行系統的評價。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應鼓勵學生延伸拓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對于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主要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評價,讓學生增強信心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才能將評價效果最大化。
結束語
總而言之,若能將分層教學模式引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則十分利于保障初中數學教學成效,對此,要求數學教師應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并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確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以及布置適合的數學作業,以期培養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各個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巖.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啟迪與智慧(中),2021(03):41.
[2]張紅兵.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家長,2021(09):24-25.
[3]曹斌.淺談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7(11):143.ED38FE8A-F21C-44D5-AB38-7734EE5A08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