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憲行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面臨的第一要務就是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的弊端,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才能夠實現建設高效語文課堂的預期目的。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需要,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以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優化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而確保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效率能夠穩步提升。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前言:
在新課改背景下,高效教學是提高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已經迫在眉睫。所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適應時代、國家、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舊的教學存在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并進行舊教學的改革與更新,進而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成長和發展的課程。接下來,本文就新課改下如何有效地優化小學語文教學途徑進行了論述,希望能為教師們的教學改革和發展帶來一些幫助。
一、“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遇見的影響教學優化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基礎階段,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然而,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著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的“絆腳石”。
首先,“應試教育”長期影響農村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成為應試教育的“奴隸”,導致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過于呆板,不知變通,教學靈活性不高,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學生的恐懼和逃避心理,逐漸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其次,“應試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老師的思想荼毒比較嚴重,老師只注重提高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師生探索語文知識的腳步,自然也會影響教學的最終效果,難以實現教學的優化提升。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優化的相關途徑
(一)確立學習目標,放飛學習夢想
學習的基礎就是要確立一個科學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要充分考慮學習目的和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要注重語文知識與學習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應在學習時找尋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并且朝著學習目標的正確方向行進,從而逐步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和語文學習成效,實現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要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不僅要掌握語文基礎知識,還要深入挖掘知識的內涵,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加深對語文知識的掌握。
(二)注重課前預習,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給學生布置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對教學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理解和認識,從而為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奠定基礎。
例如,在低年級教授古詩內容時,教師就給學生布置預習的任務:仔細閱讀古詩內容,歸納詩人和背景介紹、詩文內容、詩文情感等多方面的內容,將其制作成微課視頻、PPT課件等;此外,學生在通讀和歸納古詩內容的過程中,要對存在疑惑的地方進行圈紅標注,還要用不同顏色的筆進行重難點標注,方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有針對性地聽講,從而能夠保證學生整節課都集中注意力在老師的講解上,提升了學習效率的同時還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除了預習,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要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要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深入挖掘知識的背景,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導者,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其次是培養學生反思的能力。在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開始放手,讓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反思能力,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新創新教學方式,以便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在自己反思的思考過程中找到新的學習想法和策略。
(三)注重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
如今信息技術高度發展,家家戶戶都擁有了互聯網。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延展性,讓學生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隨時隨地都能學習語文知識。還可以通過各種網絡即時會話技術,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關于語文內容的討論,更新語文學習的方式。例如,建立QQ群、微信群,引導班級上的學生都加入群中,讓學生在群里面暢所欲言,拓寬知識面,增強交流度。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微課平臺,讓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微課的觀看,實現語文知識的有效預習、復習和拓展延伸。另外,教師甚至可以開通微博、抖音賬號,發布視頻讓學生能夠通過大數據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主動探索互聯網的應用模式,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豐富學生的學習途徑,讓學生能夠在多種形式的教學中,提升學習質量。
(四)改善授課環境,創設教學情境
環境是影響一個人重要的外部環境,同樣學習環境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語文教學環境過于惡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更應該改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適宜的教學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可以根據每個學科的不同,設置不同的學科文化角落,通過對學生每天潛移默化地細微影響,最終也能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形成。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找春天》中,就要通過信息化教學技術,給學生構建一個充滿春天色彩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課文學習的奧妙,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能夠萌生出熱愛生活的情感。這樣貼合授課意義的環境創設,能夠讓語文課堂更加有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
結語:
總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需要教師做到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在一個更加開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并牢牢掌握素質教育的思想,從而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充分的發展。要確保小學語文教學高效地開展,探索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為農村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竣平. 新課程改革下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究[J]. 讀與寫:下旬, 2021(7):1.
[2]李曼.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 語文課內外, 2020.
[3]金梅芳. 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最新教學方法研究[J]. 小說月刊:綜合, 2020(17):1.
[4]尹鳳. 新課改下如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 南北橋,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