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白玫?賴凡
摘要:隨著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的實施,高職院校教師發展已經呈現出專業化的新特征,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亟需以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為核心,完善制度政策引導、教師發展質量標準建設。關于教師發展中心的研究,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下,促進高校教師職業發展、教學發展、專業化發展,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更具實踐意義。
關鍵詞:質量診改;職業教育;教師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系列文件的頒布,對強化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以質圖強的能力,國家提出了新目標、新任務和新要求。本文結合高職院校正在實施的教育部“雙高計劃”建設需要,遵從高等教育規律和特點,根據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對師資隊伍要求,探索高職教院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途徑和內涵,促進 “雙師型”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
一、國內外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研究與發展現狀
1.國外研究與發展現狀
國外著名大學教師發展中心的建立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對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教師發展中心已經有了自己完善的發展體系,其建設已經呈現出專業化、組織化、制度化的特點,在為幫助教師實現教學發展、專業發展、個人發展方面的做法值得國內高校學習借鑒。
2.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對高職院校而言,在教師職業發展的側重點不同,高職院校教師發展則更加注重職業性,教師需要以扎實的崗位實踐技能為依托,更好地發掘潛力,向“雙師型”教師成長。因此,高職院校教師發展建設起步較晚,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同樣較為滯后。
截至2021年5月,在“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197所高職院校中,有52所可在其官方網站查詢到“教師發展中心”,占26%,而其他145所高職院校的官方網站中未發現“教師發展中心”的相關信息。以上數據表明: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教師發展中心相關工作未引起足夠重視。
二、基于質量診斷與改進的教師發展
教師發展的質量就是教師在專業發展、教育教學、技術研發與社會服務等方面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程度。教師發展“質量診改”的目標是要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滿足人才培養需求的自我保證機制以及持續改進的質量文化。建設教師發展中心網上平臺,應以教師發展標準、教師發展質量診斷與改進指標體系為基礎,以大數據分析為手段,實時反映教師個人及院校師資隊伍整體發展的情況,以利于有的放矢的改進和提升。
三、教師發展中心內涵建設策略
“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應以建設“雙師型”高水平教師隊伍為目標,按照教師成長規律和高職教師素質要求,以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為抓手,圍繞改善師資素質結構和提升教師能力,按照“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職教理念,構建分層分類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為教師成長與發展搭柱架梁。
1.以人為本,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的前提,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四有”高職教師隊伍必然要求。教師發展中心應完善師德師風相關評價制度,大力挖掘師德典型,引導其他教師向上向善,堅決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
2.完善教師發展中心培訓體系,提升師資隊伍綜合素質
制訂和完善師資研修培訓制度文件,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指引方向和制度保障;統籌組織教師參加崗前培訓、專題、專項培訓、網絡培訓、海外研修、國內訪問學者等各類教師提升能力培訓。
3.分級管理,構建教師職業成長發展體系
在學校層面,設立教師發展中心,根據教師發展目標、質量標準和工作計劃,建立學校層面的教師診斷與改進的外部動力運行機制;在二級學院層面,明確各類、各級教師的崗位責任,落實二級學院和專業相關主體責任,建立自我診斷與改進的工作機制;在個人層面,引導教師制訂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促進教師終身學習、自主發展,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和職業養成,按照“入職教師→雙師教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成長的階梯,完善管理流程、激勵制度、管理機制,促進教師專業化、職業化,促進優秀教學團隊的形成。
4.自主發展,促進教師個人目標的達成
引導教師制訂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主要涉及師德師風、人才培養、科研與社會服務三個方面,通過終身學習、自主發展,促進教師綜合素質和職業養成,建立實現自我診斷、自覺發展、自動自發的人力資源運行機制,激發教師成長的內生動力。
5.教研交流,協助教師發展
搭建研討與交流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組織教師開展專題研討與分享活動,研討教學問題、各類教師競賽問題,交流和分享成功經驗。組織教師開展國內外交流活動,通過進修訪學、短期培訓、出國進修等方式開闊教師的學術視野,豐富教師的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6.數據治理,推進網上教師發展中心平臺建設
建設網上教師發展中心,實現基于“互聯網+”師資隊伍的數據治理。
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建設,應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以學校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為推手,優化教師發展中心的頂層設計,加強與院系之間的合作;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建立健全教師發展質量標準,引導教師發展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教學研究能力、專業實踐能力,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校建設需要的“雙師型”高質量師資隊伍建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垚.“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與運營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5:8-10.
[2] 黃紅英. 新時代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的功能與運行機制探析[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4:31-35.
[3] 孫冬玲. 我國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現狀及優化對策[J].當代繼續教育,2020,08:11-20.
[4] 張祥.“四有”好老師引領下的區域教師隊伍建設路徑探索—以江蘇省揚中市為例[J].教師教育論壇,2020,12:76-78.
[5] 鄭鋒. 基于教學改革實踐的課堂革命[J].中國大學教學, 2020,10:17-20.
[6] 應樺 伍靜 基于教師發展中心的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設路徑思考[J]. 科教導刊,202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9年度課題-“‘互聯網+’與質量診改視角下的高職院校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批準文號:渝教高發〔201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