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新?邢振杰
摘要:現階段,要將新課程精神作為主要指導,做好小學語文教研工作,優化課堂教學,提升語文教學成效。本文就小學語文教研與教學實效提升方法進行了探究,以期能帶來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研教學;實效
語文教研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在總結和反思語文教學基礎上,提出具有成效的實際操作與改進方法,對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全面提升,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明確語文課堂教學目標
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與教研成效,教師在教學教研時先要明確教學目標。語文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教材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抓住關鍵點,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文章內容的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真情實感,學會靈活運用課文知識。
如《飛向藍天的恐龍》,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將技能培養作為目標進行設計,并將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樹立作為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讀、說、想象來感受到科普文章的魅力。教師先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體會科普文章語言的科學性、嚴密性和準確性,如“科學家們提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恐龍演化過程的探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師再進行詳細分析,學生在感受科普知識神奇的同時,會積累到更多的語言素材。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有條理的復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逐漸提升語言表達能力[1]。
二、挖掘小學語文教學德育功能
在語文教研時,教師要重點思考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理念充分發揮出來。如在《“諾曼底號”遇難記》中,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哈爾威船長把救助他人放在了第一位,把自己排在了被救行列之外,表現了船長沉著冷靜、遇事不亂、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質。在《黃繼光》中,為了大部隊在黎明前攻上597.9高地,在敵人的火力點久攻不下的情況下,黃繼光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撲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他這種誓死完成任務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學習詩詞時,不但要對詩詞的內容要準確把握,還要對詩詞的寫作背景進行了解,逐漸樹立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北宋靖康二年,金兵南侵,東京汴梁淪陷,金兵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北宋王朝宣告滅亡。李清照之夫趙明誠當時出任建康知府,聽說金兵來犯,不思如何抵抗,反而攜家人財寶棄城南逃,李清照為國為夫感到恥辱。在路過烏江渡口時,有感于當年項羽的悲壯,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夏日絕句》,愛國之情,溢于言表。
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內容非常豐富。但很多德育內容是潛藏的,因此教師必須要深度挖掘,將這些德育內容自然而然的滲透到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逐漸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
三、積極滲透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感情、感恩、奉獻等內容的課文內容并不少,如《給予是快樂的》,這一課主要講述了在圣誕節前夕保羅與小男孩短暫接觸的過程,從最初的誤解到最后理解,將快樂這一人生哲理揭示出來。學會感恩,知道給予別人也是一種快樂。又如《幸福是什么》,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三個牧童尋找幸福,在經歷十年的尋找之后,終于明白想要獲得幸福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又如《巨人的花園》,主要講述了一個自私、冷酷的巨人獨享花園。在孩子們的幫助下,他變得溫柔、寬容、善良,最終和孩子們共享花園,一起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告訴我們:能和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這一詞語對于學生來講并不陌生,但想要弄清楚幸福的本質并不容易[2]。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除關注重點知識的講解之外,還要挖掘出其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展開情感教育,讓學生明確幸福的定義,并能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小學生的生活也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下,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陷入了困境。而小學語文教師肩負著優秀傳統文化繼承發揚的重任,因此在古詩詞教學、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傳統的文化魅力,體會其中的人文修養和高尚的情懷。小學古詩詞和文言文中有借物諷詠、借景抒情的,如王冕的《墨梅》,“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人借物言志,表達了詩人“不慕虛名,淡薄名利”的精神品質。 又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表達了詩人“冰清玉潔、堅持操守”的精神品質。
四、語文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中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在此理念下,教師進行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知識傳授,而是要將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其自主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并在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快速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結合學生實際生活與興趣愛好,進行生活情境或游戲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深入學習教材內容。如《小木偶的故事》,教師可先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畫出課文中表達情感的詞語:傷心、委屈、可憐巴巴、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準確進行理解,并能根據這些詞語做出表情,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將課文改編為課本劇,自導自演。為學生之后進行表演奠定良好基礎[3]。
課堂教學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地去觀察、體驗、交流與表達,認真思考文章內容,體會語文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語文學習的自主性才能被充分調動起來。
總之,想要小學語文教研與教學成效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就要積極投入到小學語文教研與教學新方法的探索和實踐中,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同時積極挖掘語文教學的德育與情感教育功能,將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思想充分體現出來,在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愛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的路向及啟示[J].新課程,2020(29):69.
[2]周守政.關于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性的兩點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12(8):235.
[3]陳道龍.以教學案例為載體促進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09.
作者簡介:孟凡新(1963.07-),男,漢族,山東寧津人,學士,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