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玲 江化林
摘要: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和落地,人們對高中生的職業規劃教育給予的關注和重視越來越高,這意味著高中學校也要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創新教學形式,提高對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有意識地強化高中生的職業生涯意識,培養高中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確保高中生更好地過渡與銜接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實現更加長遠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高考;高中生;生涯規劃;實踐
引言
一般來說,高中生生涯規劃,是指學生在個人自主發展與學校引導發展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對生涯發展的主客觀因素分析、總結和測定,以此確定生涯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而預先進行系統安排的活動或過程。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重在幫助學生落實自己現階段或長遠的人生目標,并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
1高中教學中滲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了這樣的內容,也就是說學校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高中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在現階段新高考這一模式下,高中生除了需要學習基本的課程知識之外,還需要更多地了解社會,認識自我,在高中階段就需要滲透和職業生涯教育相關的內容。現階段我國每年最近依舊大約有百分之三十的高中生在畢業之后無法進入到大學深造,這就需要高中生在高中階段就掌握一些必要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此外,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對于自己在未來想要從事的行業和工作并不是很了解,對于踏進社會是比較焦慮和迷茫的。所以,有很多的高中生在今后一般是在父母的安排下來選擇專業,在進入到大學或者是參加到工作中后才發現這一專業并不是很適合自己。所以,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減少學生在選擇專業過程中的盲目性。高中生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學校度過的,課堂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陣地。所以,高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工作中對學生滲透職業生涯教育具有積極深遠的意義。
2新高考背景下有效開展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2.1增強職業滲透意識
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講解,學生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有很多的高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抓緊時間完成教學任務,經常是一節課從頭講到尾,沒有給予學生足夠多的時間來思考和討論,這就更加談不上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了,時間長了,學生便會陷入應試教育的桎梏中,成為一個為了得高分的考試機器。因此,高中教師就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來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高中教師在平時常規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和學生建立起一個平等的關系。教師需要平時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才能讓學生愿意傾吐自己的想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和學生平等的討論和職業生涯相關的內容,時間長了,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接受到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利用互聯網多收集視頻、資料以及圖片等,讓學生有學習知識的欲望,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職業生涯。
2.2引入更多的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純粹的理論指導往往無法讓學生有效地了解什么是職業、不同職業對生活的影響、不同職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以及不同職業對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想要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就需要讓學生對職業有更加全面、綜合的認知和了解,而引入實踐活動則可以讓學生在實踐參與的過程當中更好、更全面地感知不同職業的內容,對職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方向、工作重點、工作難點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和感受,在直觀體驗下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確定會更加明確,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為個人知識盲區或者個人認知不全面、接收信息不足等相關問題導致的學生在職業規劃上盲目性相對較強的問題,同時實踐活動的展開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給予學生一定的緩沖空間,放松學生的精神,相關的高中學校可以帶領學生到職業機構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實踐觀察接觸甚至動手操作的方式,讓學生對職業有更加全面、客觀、深入的了解,進而合理調整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規劃。
2.3打造師資隊伍
相較于一般的學科課程,生涯規劃的指導更具專業性、個體性、連貫性。因此,我們通過源頭激活、制度保障等渠道,打造了一支業務精湛、勇于創新的生涯規劃指導教師隊伍。首先,我們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出發,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多元發展,把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到課程的高度,將其納入學校教學常規考評體系,激發全體教師對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的重視。全體教師從根本上更新了觀念,“不僅為學生的分數負責,更要為學生的成長負責”。其次,學校重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抽調具有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資質的教師組成學生生涯規劃指導組,將心理咨詢室改造、擴建為“學生生涯規劃”基地;全力推進“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措施,為教師提供專業的學習途徑,開闊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專業學習的熱情。
2.4創設交流平臺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是相對較多的,學習壓力是相對較大的,這樣的情況時間是較為緊湊的,因此實踐活動并不可能大量、大篇幅、長時間地展開,為了彌補這一缺陷,也為了讓學生對不同職業的了解和認知進一步深入,高中學校可以搭建相應的生涯規劃交流平臺,在生涯規劃交流平臺中引入不同職業的從業人員,通過實時溝通交流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內心想要了解的內容,對職業前景、職業內容、職業要求等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有過來人作為引導和幫助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否適合該職業,每一個學生在面對職業選擇時個人的問題都是不一樣的,而通過這種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溝通交流模式,可以有效地解決每一個學生的問題,讓學生更加精確地進行自我定位,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結語
在探索新高考背景下學生生涯規劃發展指導教育體系過程中,學校建設中學生生涯規劃指導中心,立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旨在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五育”并舉融合,發展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尹梅梅.探究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新課程,2017(8):225.
[2]趙成赟.淺談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J].讀天下(綜合),2019(12):1.
[3]彭妍.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