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
摘要:即使是進入了小學階段,學生也依然保留了在幼兒時期就存在的某些天性。其中,愛玩作為低齡學生最具代表性的天性之一,意味著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活動是離不開游戲的。在新課改大力推行的時代背景下,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發現,將游戲與課堂內容融合可以讓學生更快速地掌握學科知識。與此同時,游戲活動對學生人格觀念的形成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小學低年級的游戲教學作為探討對象,從兩個角度分別闡述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讓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更加得心應手地進行課程設計,為小學生良好數學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法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明確的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與科學的學習觀念。因此,教師應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同時,教師還需要明確除了活潑好玩之外,小學生還有著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特點。將游戲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最大化地提升課堂效率,從而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達到寓教于樂的高質量教學。
一、小學數學低年級游戲教學法的重要性
低年級小學生對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進而會讓學生產生求知欲。研究發現,許多特定的生活和活動規律是從一系列游戲中總結出來的,其本質是追求精神方面的滿足。如果小學數學教師忽視了低年級小學生喜歡玩樂的天性,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會讓學生在從小就在潛意識里認為數學課是枯燥、乏味且死板的,還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嚴重阻礙,長此以往是不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利用小學生的一系列性格特點與個體需求,再基于游戲的本質特點,以此設計出符合低年級小學生實際需求的課堂活動。此外,教師也需要明確低年級小學生正處于認識世界的關鍵階段,數學作為基礎學科中難度較高的一科,其特有的抽象性與邏輯性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一旦沒有進行良好的引導工作,極有可能導致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產生偏科現象。將游戲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既可以幫助學生擺脫畏難心理,又可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讓學生不再懼怕數學,在今后的課堂中也可以做到大膽思考、敢于提問,進而加深自身對數學學科的熱愛之情。
二、游戲教學法的應用實踐
1.創設課堂情境
以《認識人民幣》一課為例,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將教室布置成百貨商店的風格,全班一起對教室進行“打扮”,以此讓教室“變為”百貨商店,引導學生完成課前熱身,使學生在課堂正式開始前就對本課的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進行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幾位學生分別扮演百貨商店的售貨員和來店購物的消費者,消費者挑選物品并使用人民幣進行結賬,以一系列游戲互動讓作為觀眾的學生思考每位消費者的實際消費,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人民幣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舉一反三,可以問學生“一元錢能買什么”、“把平時喜歡吃的零食各買一包需要多少錢”、“一百元有多少種人民幣組合形式”等,在帶領學生進一步了解人民幣相關知識的同時教育學生珍惜、愛護人民幣。
2.抽象知識具體化
小學的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這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學習重點,也是學習難點。在進行較為抽象的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點。以《分類與整理》一課為例,學生可以先通過課本上的插圖對分類整理這一知識點產生初步的了解。在結束理論知識教授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前往操場觀察正在上體育課的班級,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體育活動確定操場上踢球的學生有幾人、跳繩的學生有幾人、跑步的學生有幾人等。結束觀察后,教師可以向全班明確最快做出準確分類的學生可以去操場進行自由活動,以此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開動腦筋、踴躍回答問題。通過這一教學方式,既可以讓學生明確原本抽象的知識點,又可以讓學生的身體得到充分活動,還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結語
綜上所述,優秀的游戲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提升小學數學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還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從目前的學科發展情況來看,這類教學方法依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這是需要師生雙方共同努力的。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小學數學教師應貫徹“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在學習中快樂游戲。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構建理想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快樂學習。在保證學生盡情游戲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培育出符合新時代國家發展需求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章曉鳳.游戲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中的實踐與探討[J].家長,2021(29):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