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保持著齊頭并進的發展態勢,有效提高了國家綜合實力,我國教育事業也進行了新的變革,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小學教育開始強調在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以促進學生素質與能力的綜合發展。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讓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是當今教育背景下促進核心素養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與現實意義,值得深入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引言
小學數學在學生的教育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數學思維,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與其他學科具有較大差異,其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需要學生自主思考一些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主體意識。
1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對課堂教學的效果有很大的加成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在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同時又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甚至是使學生從此喜歡上這門課程。信息技術可以很容易地為教學課堂打造適合本節課教學氛圍的教學情景,從文字、畫面、內容、聲音甚至是體感等方面起到最大的教學加成效果,可以從多個方面讓學生得到立體的、直觀的感受。例如:在認識數字的課程中,為了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數字的理解,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一些圖形和物體的數量列舉出來,讓學生跟著教師的節奏數出它們的個數,然后加深他們對與數字的理解。利用信息技術很容易創設合適的生活情境,而且資源豐富、生動逼真、耐人尋味,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
2觀察教材情境圖,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相比較高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更愿意積極回答問題,但剛剛步入小學的低年級學生還不會提問題,所以首先便是讓低年級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體會什么是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在開放輕松的情境中學會發現問題,并大膽地提出問題。小學低年級的教材中多采用圖片為主、文字為輔的形式,顏色豐富的圖片和生動的故事能讓學生進入情境中。這種編排方式不僅與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思維模式相吻合,也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供了切入點。教師可以合理利用教材的情境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進行提問。
3優化課堂內容,實現多樣化的課堂展示
課堂展示是要求學生能充分思考和探索學習內容,進而總結、述說以及分享思考成果的過程。在實施課堂展示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對問題的了解、探索以及展示的思考成果都離不開教師的參與和引導,所以教師應突出自身在課堂中的引導角色。教師要找出學生思維的特征,了解其學習的進度,然后設置各種相應的主題,同時幫助點撥學生在思考時的思維,讓學生能以更流暢地思路梳理和表達自身的思維。
4教學環節,設置思考問題
在小學課堂教學環節,融入討論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課堂教學活力。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以問題為核心內容開展討論,以此激發學生自主思維意識,明確學生的思考方向,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目標。同時,教師在對學生設置討論問題時應注意鼓勵學生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分析,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能夠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問題進行對比思考,以此讓學生對不同的問題進行自主思考,確保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對不同問題形成深度理解。同時,學生還可以對不同的問題開展討論,可以將不同問題的相似點、差異點進行對比,進而分析每個知識點的內在含義,也能促使學生深度理解不同知識點間的相同點及差異點。此外,為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以及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教師提出的數學主題探討問題進行拓展,可以將相關的知識點融入進來,并開展引申探討,讓學生在學習核心知識內容的基礎上對與之相關的內容進行學習和討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部分問題進行分類、歸納,并鼓勵學生討論這些數學問題,以此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討論學習習慣,進而為學生構建長效的討論學習機制,使學生的討論學習能力可以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再者,教師也應評選出提出最佳討論問題的學生,鼓勵其將討論學習的方法在班級內進行共享,以此在班級營造更加優質的討論氛圍,使學生具有較強的數學討論意識,讓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能力通過討論學習得到進一步突破。
5通過微課,提高實作能力
在開展微課教學環節,教師應注意將數學實作學習與微課教學相融合,這會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拓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學習內容,也可以化解數學知識枯燥性,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具趣味性。傳統層面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數學實踐演示,只是利用數學實物教具對學生進行手動演示,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局限性,教師的演示過程無法清晰、完善地在班級所有學生面前呈現,學生由于座位原因或在某個階段沒有理解演示過程,就會導致無法理解數學問題,且動手實踐的過程較短,不具有重復性,這更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而將微課進行有機融入,則可以將數學實踐問題以視頻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呈現,由于視頻具有暫停、放大、重復播放等優勢,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微課資料,逐步完善地理解數學實踐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對數學實踐內容進行模仿,通過動手實作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理解能力。
結語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水平,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學生的不足也要清楚指出,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眼中的平等與關愛,建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時代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下主動地去探尋數學知識的奧秘。
參考文獻:
[1]王晨.討論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36):92.
[2]許萍.導學式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3):76.
[3]陳利利.培養問題意識,提升數學素養[J].小學生(中旬刊),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