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成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學的重要手段,深受師生的喜愛,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提高課堂教學整體質量。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對小組合作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應用時總是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應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重視。文章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先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了提高小組合作效益的具體策略,旨在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11—0089—03
一直以來,小組合作學習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開闊了小學生的知識面,還增強了小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是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小學數學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迎來了更高的要求,數學教學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夠滿足持續增長的小學生的求知需求。那么,如何發揮小學數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帶領小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取得進步,增強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對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從小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新課改的精神,創新小組合作方式,吸引更多的小學生參與到合作中,給予小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進而實現小學生可持續發展。
1.小組合作內容缺乏恰當性。小學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由于知識水平和教學素養的差異,對于小組合作的理解存在著誤區。有些教師認為不進行合作就是不創新,所以,每次課堂上都會擠出時間來讓小學生進行合作討論,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小學生的參與熱情并不高。還有的數學教師提出的小組合作問題不恰當,經常會選擇一些高于小學生實際水平的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小組合作產生厭煩,在合作過程中體現出不配合或不參與[1]。
2.小組合作時間缺乏充足性。小學數學教師留給小學生的合作時間有限,當講解理論知識時間過長時,他們就會壓縮小組合作的時間,不考慮小學生是否在合作過程中受益,教師可能會刪除一些小組合作的環節,比如對合作的評價,小學生沒有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也不能夠從合作中找到自己欠缺的地方。還有的數學教師在小學生合作時進行過多的干預,造成了小學生的思維混亂,難以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2]。由此可見,數學教師必須要確保合作時間充足,給予小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這樣才能夠使小組合作持續地發揮作用。
3.小組合作探究缺乏指導。對小組合作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讓小學生直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為小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更加主動和積極。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有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對小組合作的指導,經常是為學習小組提出探究問題后就坐在一旁成為旁觀者,即使學生遇到問題也不會給予講解,使得小組合作秩序混亂,優等生不能獲得能力提升的平臺,學困生也難以找到學習數學的突破口,班級中的兩極分化情況依舊嚴重。
1.更新教育觀念,加強小組合作指導。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構建符合小學生學習規律的小組合作氛圍,讓不同水平的小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并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應改變和更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尊重小學生的思想,把小組合作的主人還給小學生,從而消除小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同時,要加強對小組合作的指導,數學教師應參與到小組合作討論中,當發現小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要給予及時的解答和幫助。對于不能當堂解答的問題,要在課后選擇合適的時機進行解答。小學數學教師在分組的時候應該做到好、中、差的平均分配,讓每一個小組都有前進的空間,通過學生之間的優勢互補,以達到全體小學生共同進步的目標。選擇小組探究問題的時候應準確、高效,問題既不能過于偏激,也不能過于簡單,必須讓小學生通過分析和探究能找出問題的答案。此外,數學教師還要對小組合作的全過程作出評價,尤其是對于小學生在合作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應該做出可行性分析,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作用,帶給小學生更多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的機會,確保小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中,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3]。
2.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合作習慣。小學生對于小組合作學習并不陌生,但是有些小學生并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習慣,在合作過程中經常交頭接耳,左顧右盼,打斷同伴的發言,造成合作學習效率低下。對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合作習慣,讓小學生保持正確的合作態度,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出無限的潛能。比如,在講解小學數學“平均數”時,為了吸引小學生的合作興趣,數學教師要營造學習氛圍,帶領小學生到公園里去收集扔在地上的礦泉水瓶,然后看看哪個小組收集的礦泉水瓶最多,接下來數學教師詢問每個小組平均收集了多少礦泉水瓶。小學生們陷入了沉思,教師引導小學生用移多補少的方法去計算平均數,小學生在情境中快樂的學習,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并且通過合作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數學的學科特點,讓小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展示數學思維導圖,把數學知識點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以前有很多小學生不懂得如何學習數學,沒有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當他們看到思維導圖以后,就會產生一種學習的沖動,能夠從思維導圖中歸納出自己的學習策略,提高數學水平。
3.挖掘知識內涵,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小組合作學習應該堅持細致和深入的原則,不能走過場,而是讓小學生真正地在合作中成長,對此,數學教師應組織小學生挖掘數學知識的內涵,對數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為課程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4]。首先,數學教師要確保小學生擁有充足的合作探究時間,不要去打斷或者干預小學生的討論。在每次備課時,應該思考本節課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如果需要合作是否已經滿足了要求,如果在合作過程中出現狀況應該如何處理等等,只有將每一個細節都做好,才能讓小組合作發揮實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數學教師要為小學生創造探究的空間,預設的探究問題要帶有指導性,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提出具有差異性的探究問題,認真觀察小學生在探究中的反應,及時地調整探究方式和探究問題,以達到最佳的合作探究效果。最后,小學數學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要求和反饋,將小組合作學習賦予時代的元素,引入微課或者電子白板等技術,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小組合作更加高效。
4.開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合作能力。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提倡實踐與應用,數學教師應該積極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一方面檢測小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扎實性,另一方面起到烘托學習氛圍的功效。比如,在講解小學數學“軸對稱圖形”時,由于小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薄弱,在觀察軸對稱圖形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此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將小學生分成小組,給每個小組發放一些剪紙圖形,讓小組成員找出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哪些圖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并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小學生們發揮集體的智慧,很快完成了任務,對軸對稱圖形有了深刻的認識。
又如,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小學生認為比較難學的,在解題的時候總是找不準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此時數學教師可以讓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將應用題的內容表演出來,小學生一邊表演一邊理解題目,每個小組都非常用心,能夠很快地把握住每一個隱含的條件,從而順利地解答應用題。此外,數學教師還可以帶領小學生到社會中、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數學現象,鍛煉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提出各種各樣的主題探究任務,提倡小學生分組進行探究,這樣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改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5.提倡發揮特長,發展數學核心素養。每一個小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長,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特長,讓他們在小組中有用武之地,提高整個小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的小學生善于言談,可以讓他們作為小組的發言人,當需要進行陳述或者總結的時候,讓他們代表小組發言,使小組的探究成果可以更好地展現出來。有的小學生善于組織和溝通,可以讓他們作為小組長,起到協調和分配任務的作用,使全體小組成員配合得更加默契,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對于小組中的學困生,數學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關注和重視,不能讓學困生成為被遺忘的對象,應該善于調動學困生參與小組合作,給學困生發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為小組作出自己的貢獻,從而樹立起堅定的學習信念,為小組爭光。此外,數學教師還要向小學生滲透合作的價值。當今社會的發展非常快,只有通過合作,發揮出合力,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進而把小學生培養成為高智商和高情商的綜合性人才。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是十分必要的,既有利于活躍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還能夠確保數學教學內容的充分掌握。對此,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遵循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規律,打造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合作氛圍,科學合理地進行分組,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同時,還要加強數學合作的指導,通過合作挖掘數學知識的內涵,從而發展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張龍鳳.關于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求知導刊,2014(04):109.
[2]吳銀霞.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新課程學習,2014(12):36-37.
[3]楊順龍.關于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J].南北橋,2017(10):47.
[4]李貴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探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10):45.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