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少娟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雙減””政策的出臺能夠有效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在課后作業數量下降的同時,小學生語文作業該如何設計才能有效提升效率呢。本文將立足于探究“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布置策略給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布置
“雙減”政策指的是減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日常作業的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具體要求教師控制作業總量,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鼓勵布置分層、靈活、個性化的作業;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提供“菜單式”課后服務項目供學生自愿選擇,加強和優化免費在線學習服務。
一、現階段小學生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
( 一)作業數量仍然繁重
在““雙減””政策提出后,繁重冗雜的作業量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區的學生每天背著沉重的書包回家。過多的作業會剝奪孩子們休息玩耍的時間,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厭惡的學習態度,可謂南轅北轍。學校和教師應該繼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落實給學生課后作業減負的任務,認真思考適合小學生的作業數量以及優化作業設計,爭取達到以更少的作業提升更高的效率的目標。
(二)作業布置過于機械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學習必備的四種技能。但是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老師往往更多注重培養小學生寫的能力,并且是抄寫的能力。很多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要不就是抄寫課后生詞,要不就是抄寫課文中優美的詞句。類似這種抄寫的作業雖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生詞記憶能力,可長時間機械枯燥的抄寫也會使小學生喪失興趣,最終產生排斥心理,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二、優化作業布置的方法策略
針對以上提出的種種問題,教師應當查缺補漏,加大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的力度,提高作業布置水平。以下我將給出一些思考和建議。
(一)注重課堂吸收,提升作業效率
課堂和課后作業息息相關,課堂的消化率越高,課后作業的效果也就越好。首先,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不能滿堂灌,需留給學生10-15分鐘進行反饋。比如口頭操練、筆頭操練等。將課堂時間進行有效分配,要給學生留下消化和吸收的時間。其次,重點著重說,難點要深入淺出,一次講清,不要妄想一次沒說清,下次課再講,夾生飯炒不熟!這是有經驗教學者的總結。課堂要發揮師生的情感作用,提高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要注重提升課堂趣味性。例如,在學到《畫家鄉》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們把自己的家鄉具體畫下來,可以邀請學生到黑板上畫下來;學到《找春天》這一課時,可以邀請學生舉手描述春天的樣子;學到《陶罐和鐵罐》,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及扮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記憶力。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獎勵鼓勵學生們踴躍舉手參與互動。
(二)課后作業多樣化,提升作業趣味性
上文我們提到小學語文作業機械乏味,枯燥單一,抄寫作業過于集中。并且教師布置的作業大多為書面作業,因為書面作業方便檢查,只需要學生上交作業本即可。老師為方便自己的辦公,較少布置口頭作業或者其他作業形式,因為口頭作業檢查起來浪費時間并且找不到完美的檢查方式,有的老師甚至就不布置除書面作業以外的其他作業了。殊不知這樣的操作會使得小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得不到全方位發展。為改善這一問題,老師們應該用心設計作業,立足于聽說讀寫這四個技能,使作業布置多樣化。例如,在學習《火燒云》的時候,老師可以留下觀察身邊的火燒云現象,并拍照記錄或者畫下晚霞,選取固定的時間和同學們分享。在學到《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老師可以布置觀看介紹雷鋒的視頻,了解雷鋒所做的好事,第二天上課當堂講述雷鋒故事的預習作業。總之,小學語文老師可以留下關于繪畫、錄音、觀看視頻、觀察現象、記錄生活、朗誦配音、小組扮演等等形式豐富的作業類型,杜絕作業只有抄寫的形式。同時,布置作業時老師可以根據一周的時間以及課文所學的具體情況來分配作業形式,某一天就布置抄寫作業,某一天布置口頭形式作業,某一天布置繪畫、朗讀等趣味性作業,使得作業布置交錯開來,避免機械單一,既能豐富學生的課后生活,又能使課堂所學得到鞏固和提升。
(三)增強學生與家長的聯系性
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可見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的地位之重要。學生步入小學以后,雖然大部分教育工作是在校園內進行,也同樣不應該忽略家庭在學生教育中的作用。課后作業便是學生與家長之間強化教育聯系的重要途徑。語文老師在布置作業時,有時會布置一些難度較大的作業,學生可能無法獨立完成,此時便需要家長給孩子提供輔助,幫助孩子理解。教師布置的聽寫作業,也可以由家長和學生共同配合來完成。此外,老師可以設計由學生給家長講故事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例如,在學到《烏鴉喝水》《小蝌蚪找媽媽》等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給家長講述故事的來龍去脈,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再讓家長對學生的講述給老師做出反饋,方便老師批改和檢查。可以說,課后作業就是連接學校和家庭的橋梁,是老師和家長溝通交流的潤滑劑。所以,老師可以多多思考,設計加強學生和家長聯系性的作業,可以促進學生和家長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親情的愛和快樂中學習,提升孩子完成課后作業的興趣。
結論
作業是反饋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基本延伸和重要補充,也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國家強力出臺““雙減””政策,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線教師,我們應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通過設計具有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的作業,把學生從被動的機械練習中解放出來,鼓勵學生把所學到的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從而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學生的能力也得以自主發展,從而真正減輕學生負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財.小學語文作業減負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0):172.
[2]黃歡歡.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建議[J].互動軟件,2021(6):4743.
[3]何瑜.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與實踐[J]. 互動軟件,2021(8):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