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靜芝
摘要:形象思維能力是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學科的科學思維之一,在組織教學中,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可以通過一題多解、情境創設、豐富教學組織形式、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完成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組織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到學生本身,從學生角度探尋如何完成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養成等。
關鍵詞: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小學數學
隨著素質教育深度發展,教學工作更多地關注到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對于更多關注到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數學學科而言,這樣的轉變可以形象的理解為,將注意力從數字運算轉向數感,更多注重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等。形象思維能力作為小學階段重要學習能力,具有幫助學生形成聯想意識、激活學生解題思路等作用,也在教育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直觀展示的課堂教育
形象思維是指人的大腦對直觀形象和表象信息進行處理、分析后形成的思維,此時大腦不是直觀地展示出眼中所見、耳中所聽、皮膚所觸等信息直觀地反饋出來,而是經過大腦的一輪加工,完成一系列的處理,才展示出來的。作為教師,在課堂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具體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這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更多的直觀展示的內容,將抽象的思維轉變為直觀的內容展現出來,如圖片、模型、實物以及多媒體電教化內容去展示知識,實現對學生的多模態教學,從多個感官刺激學生。如在學習“圓”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將圓紙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到兩個大小相同、面積相等的圓,隨后把其中一個圓剪成半圓,拼接為一個長方形,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己親眼觀察,去試著理解如何計算圓的面積公式等。直觀地展示,需要教師不僅會運用多媒體設備去完成相應的知識點的解析,也要嘗試運用一些更為直觀地內容展現出來。
二、嘗試一題多解
以往教學中,很多時候教師局限于對單節課程、單節知識點的關注,也因此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運用某一知識點去解決問題,然而隨著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的提升,知識累積增加,對于一些問題不再以單一知識點去解決,而是有更多的知識點的解決。如在學習數學運算時,需要計算1+2+3+……+97+98+99+100的問題,不僅可以按部就班地計算,也可以找尋一些計算的方法,如首尾相加再乘組數等。再解決一個問題時,嘗試探尋一題多解,也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點多講等,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去理解知識,逐漸形成新舊知識的自覺遷移、關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適當留白,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動或自主的學習探究,去討論出與課堂教學不同的結果,啟發學生進行更多的獨立思考,去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形象思維的建設。
三、運用情境創設的方式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標下各學科常用的教學形式,也成為形象思維培養的重要環節。情境教學法更多發揮的是“鋪橋搭路”的作用,學生根據直觀的教學情境,去理解抽象的知識點,以此完成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創設扎實的情境,能夠講小學生思維具體性和形象性均做出調整,以經典的數學問題“雞兔同籠”為例,教師可以設置角色情境,如學生們都是魔法師,當魔法師閉上眼睛,輕輕揮起手中的魔法棒,所有的雞都漂浮在半空中,所有的兔子都兩腳著地……這樣,學生開始逐漸理解題目本身隱藏的含義、找到答案。配合情境教學法的,教師也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分層設教、問題的提出等,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思維的互動,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全面帶動日常教學的深度開展以及知識的完善,為接下來的教學與發展互動帶來更多可能性。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通常是以一個情境串聯起不同的問題和思路。這樣,情境教學法立足于學生本身,也逐漸升級,成為適合不同學生的具體可行的策略,使教學升級。
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推進實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需要全面推進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供幫助。對于小學生而言,親身體驗、接觸過的事物,往往能夠帶來更深刻的印象以及豐富的感知。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關知識時,讓學生親自動手摸一摸,也需要關注到長方體的角、面、頂點及棱,通過真實的觸感、感知等,完成對知識的體驗與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師不妨嘗試“手工課”的項目,指導學生用橡皮泥,捏成長方體或正方體,親自切下一角、分割一個面等,這樣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變化。對于學生而言,實踐環節的加入,不僅是課堂的體驗感,也可以是課下探究的一環,也由此關注到如何進行學習和思維互動。
結語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出發,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而完成日常教學的深度開展,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和思維拓展。
參考文獻:
[1]葉春梅.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空間觀念的培養——基于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實例中的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8):90-91.
[2]陳濤清.小學數學幾何直觀教學的優化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5(05):45-46.
[3]黃淑香.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J].文理導航(下旬),2021(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