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師風為先。師德師風建設是衡量民辦高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關系著民辦高校的興衰與成敗。本文以江西科技學院為例,對新時代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進行探索,主要分析新時代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并就如何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出了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民辦高校 師德師風 問題 原因分析 措施
一、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必要性
1.近年來,國家將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問題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師德師風建設應該是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嚴格制度規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導。我們的教師隊伍師德師風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老師都敬重學問、關愛學生、嚴于律己、為人師表,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同時,也要看到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出現的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解決。”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清華大學時提出了“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展的人”,表明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及建設的標準,要努力成長為“大先生”。為此,教育部與中組部、中宣部、財政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招聘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導師遴選、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2.良好的師德師風是辦好大學的“軟實力”,直接影響了民辦高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質量。創建一流大學的關鍵在于擁有一支具有專業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教師是高校發展的主體,也是高校建設的靈魂所在,教師的師德師風關系著高校的生存和發展。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好的生存發展,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已成為必然。特別是在民辦高校已逐漸進入內涵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師德師風建設已經逐漸成為衡量民辦高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制約甚至決定著民辦高校的學風、教風、校風,關系著民辦高校的興衰與成敗。因此,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迫在眉睫。
二、民辦高校師德師風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系統理論學習。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只有自身堅定政治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當前民辦高校教師理想信念模糊,缺乏系統理論學習。主要表現在:1.有的教師政治素質淡薄,在課堂上過多介紹社會的陰暗面和不平等的現象,在學生中發表過激的言論,這對處于政治信仰確立期的大學生來說,容易引起他們思想上的混亂。2.有的教師由于缺乏理論學習,意志力薄弱,受到西方思潮的蠱惑,從而出現認知偏差,盲目崇洋媚外,甚至動搖理想信念,在網絡上發表不當言論。3.有的教師缺乏職業敬畏之心和虔誠的態度,造成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強,想方設法賺取外快,開公司、辦培訓班,甚至拉廣告、談業務,爭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對本職工作則敷衍了事,導致本末倒置,主次顛倒。4.有的教師政治理論學習不積極、不主動,不能用最新的政治理論成果武裝自己,導致在一些敏感問題上立場模糊,容易受西方意識形態的侵蝕。
(二)身正為范觀念欠缺,育人意識模糊不清。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成為老師,行為端正的人才能成為師表榜樣,身正為范是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民辦高校教師隊伍育人意識欠缺,集中就表現在身正為范的觀念性不夠強。當前民辦高校教師欠缺嚴于律己的行為準則,主要表現在:1.有的教師時間觀念淡薄、不遵守勞動紀律,上課遲到、接打電話,隨意調課、下課拖堂等;有的老師不注意著裝及儀容儀表,衣著夸張、穿超短裙、拖鞋,染夸張發型等;2.有的教師備課內容不充分、PPT等課件常年不更新、課上“開天窗”、照本宣科成“讀書郎”;3.有的老師將個人情緒化帶進課堂、授課時長完全看心情、家庭生活瑣事在課上抱怨、任意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完全不注意自己的言論對學生的導向性;4.有的老師課后找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幫自己處理私事,參加學生及家長的各種宴請,與學生家長“稱兄道弟”,考試時收受學生或者家長禮物,為學生更改分數;5.有的老師缺乏學生管理工作知識,經常訓斥學生、甚至辱罵學生,對學生缺乏同理心,導致學生對抗情緒嚴重;6.有的教師為了提升職稱,甚至找學生代寫論文,學術造假、影響惡劣,這些都嚴重違反了高校師德師風,在學生中造成了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導致學生對教師、對學校產生信任危機。
(三)職業認同感偏低,功利思想較嚴重。民辦高校是用民營資本建校,最顯著的特點是民辦性質。這就使得在社會地位、資源配置、教學科研等方面出現了民辦高校教師職業認同感偏低的現象。1.從社會地位角度看,大眾普遍對公辦高校的認同感高。主要原因是公辦高校教職工有“編制”,而民辦高校的教職工是聘用制“合同工”。2.從資源配置的角度看,公辦高校的資源配比較高,辦學費用主要來源于國家,教職員工基本不存在失業風險,收入待遇較高;民辦高校的辦學費用主要來源于招生情況,受生源數量影響較大,收入波動起伏較大,教職員工的薪資福利待遇相對公辦院校明顯偏低。3.從教學科研層面看,公辦高校的科研項目資源較多、申請范圍廣,從中央到地方、種類繁多、經費充足,其科研支持力度、科研政策、科研設施及科研氛圍相對民辦高校優勢非常明顯。民辦高校辦學經費來源單一、經費緊張,導致科研經費上相比公辦高校“天差地別”,教職員工普遍職稱晉升困難,離職率高、流動性大,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
(四)師德師風建設整體氛圍不足、機制不完善。主要體現在:1.民辦高校相對公辦高校,建校時間短、歷史文化積淀不足,學校的辦學理念、校訓以及積累的文化底蘊不足以深刻的影響教職員工的價值觀念體系,部分教師只是將學校工作看成謀生手段,把教師這份職業當成跳板,缺乏敬業精神,在工作中過多考慮個人的利益得失,缺乏奉獻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2.目前國內民辦高校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主要辦學精力投入在招生、就業以及師資力量的快速提升上,對教師的后期管理、職業道德培訓等方面,明顯缺乏足夠的力度。3.民辦高校尚未健全符合校情的師德師風管理制度,在師德師風專題教育活動開展上做得還不夠,尤其在正面師德師風典型宣傳、選樹、推廣方面與公辦高校相比,落差明顯。每年黨委、政府推出的“教書育人楷模”、“新時代學生心中好老師”中,來自民辦高校的教師鳳毛麟角。同時,受經費和資源制約,民辦高校教師缺少與國內高校知名教師交流和學習的機會,缺乏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深厚的學術造詣。
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對策與措施
(一)完善師德師風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學校成立黨委教師工作委員會,學校黨委書記任主任,分管教師工作部的校領導任副主任,教師工作部、校(黨)辦、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工會、教務處、科研處、督導處、學生工作部、紀檢監察部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建立學校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師工作部統籌協調、二級學院具體落實、教師自我約束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師德師風建設合力。
(二)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培訓機制。學校采取多渠道、分層次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堅持經常性教育與集中性教育相結合,重點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專題開展教師思政狀況調研、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法制法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學風和學術規范教育等專項教育培訓。通過舉行新進教職工入職宣誓儀式、師德傳承結對活動、教師榮休紀念儀式,將師德師風教育作為新入職教職工入職培訓、優秀教師培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育的重要內容,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
(三)嚴格教師準入,把好教師隊伍入口關。學校規范教師資格申請認定,建立教師招聘和引進制度,嚴格思想政治和師德考察。建立新聘、引進人員試用期制度,加強試用期考察,全面評價聘用人員的思想政治和師德表現,對不合格人員及時依法依規解除聘用合同。同時,學校人事處會同心理健康中心開展擬聘人員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將測評結果作為聘用教師的重要參考因素,選拔熱愛教育事業、具備良好潛質、有志于長期從教的人才。
(四)選樹師德師風典型,加大師德師風宣傳力度。持續做好師德師風先進評選表彰活動,在每年9月新生入學后,舉辦“新時代學生心中好老師”評選活動、新入職教師宣誓儀式。選樹師德師風先進典型,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校園文化活動的核心內容來抓,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慶祝教師節和表彰優秀教師為契機,每年組織一次“師德師風主題宣傳月”教育活動,在網站、官微、電臺等校園媒體開辟專題專欄,普及《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宣傳校內外師德師風先進集體和個人事跡,大力褒獎優秀教師的高尚師德,用師德師風先進典型推動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
(五)建立師德師風獎懲聯動機制,落實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學校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專任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打破民辦高校教師傳統的單一考核評價機制,按照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要求,采取個人自評、學生測評、單位測評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公開、公正、公平、易于操作的師德師風獎懲聯動考核機制。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印發學校師德失范行為負面清單,嚴格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同時,學校將基層單位師德師風建設情況納入學校對基層單位的年度考核,教師出現師德失范問題,所在二級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需向學校提出書面材料作出檢討,學校將視情節輕重做出相應處理。教師是中共黨員的,黨委組織、監察部門按照相關規定給予相應黨紀處分。
(六)完善師德師風監督平臺,建立師德師風檔案制度。建立師德師風投訴舉報平臺,在校園顯著位置公示學校師德師風失范行為舉報電話、郵箱等信息,暢通投訴舉報渠道,構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面參與的師德師風監督體系。及時掌握師德師風信息動態,及時糾正不良傾向和問題。把師德師風建設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規劃中,建立教師師德師風檔案,將師德師風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職務(職稱)評審、教師年度考核、崗位聘任、學習進修和評優選先的重要依據。
(七)加強黨建引領,推進教師黨支部建設。健全學校黨委、二級學院黨委、教師黨支部三級聯動的教師工作機制,發揮教師黨支部在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中的作用,加強對優秀教師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把黨員教師培養成踐行高尚師德的中堅力量,把黨支部建成涵養師德師風的重要平臺。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談心談話、黨員教師與非黨員教師結對聯系等黨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教師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教職工聘用、職務晉升、評優評先、項目評審等工作中,征求教師黨支部意見,發揮教師黨支部的政治把關作用。
(八)加強相關部門協同。比如:宣傳部要加強教師意識形態工作和政治理論學習,大力宣傳優秀教師典型;統戰部要加強對黨外教師的思想引領和團結教育;紀檢監察部門要對涉及教師違反黨紀和政紀的案件依法依紀依規進行查處,對履職不力的二級單位和個人進行問責;教師工作部要在教師管理中將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考察落到實處,嚴把選聘考核關;教務處組織各教學單位做好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科研處要抓好科研誠信教育,加強科研經費管理,做好學術不端問題查處;工會要維護教師合法權益,加強教師身心關懷;其他部門要通力協作,分工負責,共同做好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工作。
四、結語。
在民辦高校的發展中,師德師風建設已經逐漸成為衡量民辦高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關系著民辦高校的興衰與成敗。民辦高校要開展好師德師風建設,一定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認識當前民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因地制宜出臺具體的對策,落實國家對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進而加快民辦高校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甘艷.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理論與實踐[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4
[2] 劉丹.韓健.于璐.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22年4月第8卷第七期
[3] 顧杰.陳東洋.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芻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10)
作者簡介:余興,江西科技學院人事處(教師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