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濛
摘要:數學探究性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不但能夠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知識運用能力得到發展,也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形成自我探究和學習的意識。因此,在初中階段開展探究性學習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探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有效引導也要發揮作用。在此,結合一定的實踐經驗,本文從“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將初中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以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注重引導初中生進行總結”“組織開展合理的數學評價”“為學生設計探究性的作業”這幾個方面出發,對于初中探究性學習中教師的有效引導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師引導
探究性學習的重點就在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體系進行主動建構。應該說,探究性學習和被動接受式學習是相對的。數學教師在初中階段應該更加注重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而不總是讓學生去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否則就會讓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中產生一定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也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完全不對于學生進行引導了,不意味著完全讓學生去進行自己的學習。事實上,教師在讓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對于學生提供良好的引導。下面,本文就從多個方面出發,對于如何引導初中生開展探究性學習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
初中階段,教師需要了解到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在小學就是學優生兒,有的小學生在小學則是學困生。在進入初中階段之后,他們的這些學習基礎也會對于他們的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因此,在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對于初中生的數學基礎有一個了解,教師需要分析哪些學生是學困生,哪些學生是學優生,哪些學生又是程度一般的中等生。在了解到學生的基礎之上,教師就要思考如何去引導學生,比如哪些學生需要教師更多的引導,哪些學生不需要教師過多的引導。事實上,對于學困生來說,讓他們去獨立地完成探究性學習是存在很大難度的。他們本來就數學學習基礎不好,在學習的過程中難以自主去理解一些概念知識,同時也難以將教師提供的資料運用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因此,教師需要認識到,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數學基礎。事實上,教師了解學生學習基礎的方式是很多的。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查,同時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關注學生多方面的表現,比如看看哪個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的發言,而哪個學生在課堂上總是不積極的發言。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結合一定的作業來對于學生的基礎情況,有一個了解。同時,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也要隨時觀察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尤其是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他們本身的學習基礎不好,所以對于他們來說,讓他們自己去進行探究性學習,就很有可能讓探究性學習流于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學困生難以獲得更好的提升。因此,教師還需要對于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一些困難進行了解。比如,教師要充分分析學困生在探究性學習中的困難到底是什么,是因為他們的學習基礎不好,還是因為他們壓根兒對于探究性學習不感興趣?這樣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知道如何去組織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否則的話,就會導致探究性學習流于形式。所以說,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去了解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對于學生的情況有一個很好的掌握,這樣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也能更加的有的放矢,提升探究性學習的針對性。
二、將初中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上文也說到,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避免探究性學習流于形式。事實上,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尤其是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讓他們去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存在很大難度的。為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定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小組合作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個小組中互相幫助,互相帶動,從而促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如何進行分組也是需要教師思考的。結合上文的理解,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要避免讓學困生和學困生是一個小組,學優生和學優生是一個小組。否則,如果一個小組中全是學困生,那么可能學生就難以互相帶動,更別說去實現高效的探究性學習了;而如果一個小組中全是學優生,那么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也會出現一定的矛盾。所以說,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個小組中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才是合理的分組。
例如,教師可以在分析學生的基礎上,將學困生、學優生和中等生分到一個小組中。對于三者的具體比例,數學教師可以結合班級中的人數來進行調整,這樣保證每個小組中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然后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時候,不同的學生可以負責不同的任務,比如可以由學優生承擔小組長這一職責,在學習過程中負責對于其他學生進行引導,為其他學生進行總結活動;而學困生在這個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就可以負責充當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中各個學生的發言,同時,學困生自己也要發言。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這些不同層次的學生還需要互相監督。一些學困生可能會在小組中過分依賴一些學優生,那么這時教師就需要對于學生進行引導,提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監督,看看哪個學生在小組中不積極學習。這樣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三、以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
在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需要認識到應該以問題去引導學生,而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地去開展探究性學習。否則,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就會流于一定的形式。適當的、良好的問題情境模式的創設,能夠把學生的一些興趣和需求,充分激發出來。通過問題促使學生在認知上產生沖突,這樣學生就能夠去積極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在為學生設計一些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不同的,所以問題的難易度也應該有所區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給學生提出一些過難的問題讓學生難以解決,也不能提出一些太容易的問題,這樣學生的思考就失去了意義。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對于問題的難易程度有充分的把握,然后在此基礎上,在適當的時機為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將問題當做小組探究任務,然后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一定的小組探究活動。4CA1049C-58E0-43CB-9CD5-32A1FD352E65
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相關內容的時候,在學生對于全等圖形和全等三角形有了了解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在探究之前,教師應該為學生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問一問學生,判斷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幾個條件?這幾個條件分別是什么樣的?應該如何去理解?為什么是這三個條件?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出示一些案例,讓學生去判斷其中的一些圖形是不是全等三角形。在問題的引導下,讓學生去進行小組探究活動。
四、注重引導初中生進行總結
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進行完之后,教師還要注重引導初中生進行一定的總結,適當的總結也能夠讓學生發現自己在小組探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有一個整體上的了解。很多時候,總結這一步驟是很容易被師生所忽視的。他們在開展探究活動中,在完成了探究性內容之后就結束了學習。這樣就導致探究活動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難以產生很好的效果,因為學生和教師沒有通過總結對于知識進行整體上的了解,那么,在內化知識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問題。所以說,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教師要特別注重引導初中心進行總結,重視總結這一活動的開展。
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相關內容的時候,在組織學生對于其中內容開展了小組探究活動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派代表在本組的討論交流結束了之后對于本組的學習情況進行一定的總結。在此基礎上,教師再結合學生的總結情況,從整體上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從整體上去了解全等三角形的一些相關內容。此外,在總結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對于學生的思維進行一定的引導。思維導圖具有一定的直觀性,能夠將各個知識點以更清楚的脈絡展現出來,十分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總結。
五、組織開展合理的數學評價
如果沒有一定的評價,學生難以發現自己在探究活動中的一些不足地方,難以認識到自己還有哪些方面沒有學習到,哪些方面是沒有充分掌握的。教師的評價,對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該提升評價的有效性,運用一些發展性的評價來促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足。同時,教師也要對于學生的一些閃光點進行肯定,從而保證學生的探究信心、探究興趣能夠持續下去。
例如,對于一些在小組探究活動中能夠積極發表自己看法,可以積極思考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表揚。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探究性學習中為學生建立一定的成長性檔案,讓學生將自己每一次的探究性過程都記錄到成長檔案中,從而讓學生定期回顧自己的成長檔案,發現自己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足以及產生的一些進步。這樣學生就能夠從過程性的角度去對待自己的學習,減少結果性的評價對于學生的影響。
六、為學生設計探究性的作業
在教師引導方面,作業也是引導的一種方式。對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來說,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要帶有更多的探究性。也就是說,改變以往只讓學生去完成一些枯燥練習題的方式,而是為學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業。
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聯系生活,為學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實踐作業。也就是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一些全等三角形,然后讓學生運用自己學習到的方法去進行判定。對于學生的這些作業,教師可以在下節課堂上進行評價。應該說,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如何為學生設計探究性的作業,也是對于教師的一項挑戰,教師還應該在這方面加強思考,結合探究性的需求來為學生設計一些高質量的作業,而不是只關注作業的數量。
總而言之,探究性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的一種方式。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注意合理地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既保證初中生的主體性得到凸顯,又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軍平.初中數學探究學習中教師有效引導的研究[J].2020.
[2]劉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3]王興軍.淺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J].教育界:綜合教育,2015(4):1.
[4]張秋鳳.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J].新課程:下,2012(12):1.
[5]許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7(23):1.
[6]李偉.激發探究興趣培養探究能力——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淺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8):1.
[7]劉長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16(10):00276-00276.
[8]林偉波.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成功:教育,2018,000(015):P.245-245.
[9]劉竹蔭.淺談如何運用iPad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J].基礎教育論壇,2017(6Z):3.4CA1049C-58E0-43CB-9CD5-32A1FD352E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