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庭娟
摘要: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的中心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是當代高等教育的生命和靈魂。立德樹人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關系著我國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更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工作。因此,本文詳細介紹了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高校思政;有效路徑
引言
新時期,高校作為塑造和優化專業高級人才的主要陣地,務必要將“立德樹人”思想充分融入到思政課程的日常教學當中,確保廣大高校學生能夠以積極的狀態、端正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去了解、吸收、踐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代表的正確政治理念和思想道德,促使他們成為兼具專業技能和高超思想覺悟的優秀人才,同時也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綜合、健康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
一、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政教學方式死板落后
思政教學延續了中小學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乏自主性,無法和教師做到有效溝通和交互。教學內容十分偏理論化,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的案例也十分陳舊,不能做到對學生的有效說服。教師不能指望小學的名人故事貫穿于學生思政學習的始終。
(二)思政教師缺乏專業的素質
在思政課程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對課程教學質量有著深刻影響。部分教師長期處于學校象牙塔中,對社會現實的發展認知不深刻,在教學中容易以理論內容對學生進行不斷的說教教學,使學生對教師的抵觸和逆反情緒不斷提升。且政治教育應該涉及基礎的服務人民的宗旨和理念,將人本思想進行深刻踐行。但在實踐教學中,部分教師表現出的教態好像學生在他的對立階級,自己的地位和學術權威得到保護,就可以完全不顧“學生的死活”。在這些教師的主導下,給思政課程的高效開展進一步提升了難度。
(三)思政課程的教學評判標準不嚴密
思政課程教學應該以實踐為標準和核心,用更多的案例,鼓勵學生進行辯證性的分析,使學生的主觀想法得到充分表達,最終依據問題解決方案給出打出分數。但在實際考核過程中,理論考試仍占據了主流。學生想要“過關”,就必須對思政內容進行不斷的記憶和背誦,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思政課程的厭惡程度,同時也和大學教育自由、開放的基本理念不符,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路徑
(一)在思政課堂中引導學生解讀“立德樹人”教育性文化典型人物
任何一種思想意識的產生都要以人的客觀行為為素材并以人的主觀處理為路徑,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社會主義思想體系自然也不會例外。基于這一基本認識,高校思政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首先把握并充分利用典型人物這一寶貴資源,借助一個個具體的、鮮明的人物來詳細、直觀地闡述、證明”立德樹人”教育性文化內涵和正確性的,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為良好的認知體驗和更有獲得感的精神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按照社會分工的不同,從醫療、教育、軍事、科研等一些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的行業中分別選擇出諸如施一公、張桂梅、滿廣志、黃偉芬等能夠充分反映立德樹人教育性文化內涵的先進人物,讓學生在了解他們非凡事跡的同時感受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奉獻熱忱和堅定信心,而后引導學生以主觀代入的形式去感受這些杰出人物在工作中所面對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從更為真實的角度領略他們高尚的精神與情操。
(二)在思政課堂中引導學生剖析“立德樹人”教育文化代表事件
社會主義價值思想體系之所以能夠具有巨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指導價值,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能夠為一系列具體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科學的方向指南和正確的策略指導。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對于“立德樹人”教育性文化的課程滲透同樣要以一件件具體的代表事件為依托,以具象化的視角帶領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價值思想體系的現實推進力,并通過對事件的逆向思考深化對這一思想體系的核心認知與認同。
例如,教師可以將“新冠”疫情在一些歐美國家的肆虐和在我國得到有效控制的對比局面作為一件代表事件引入到課堂上,一方面分析出我國良好的防疫局面固然有社會主義價值思想體系對防疫、控疫工作所起到的積極指導作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從更深層面上剖析出社會主義價值思想體系之所以能夠在我國得到有效踐行和極大豐富,歸根到底還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代表的先進生產力所決定的,是“物質決定意識”以及“意識反作用于物質”這一基本辯證關系的生動體現。
(三)強化思政教師的師資隊伍
在新時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必須要有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來作為支持。因此,要強化師資隊伍的綜合水平。首先,要通過加大培訓力度來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和修養水平,堅定教師的政治信念,并對教師的教育觀念進行更新與強化,使其能夠站在更加客觀的角度去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其次,要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意識,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去接觸更多先進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后,要對教師基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操作與融合能力進行培訓提升,使教師能夠充分利用新技術來展開教學,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四)堅持主流意識形態教育
新時代,多元化文化思潮對大學生的思維和觀念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與時俱進地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活動,要培養大學生具備媒介素養與自律能力,做到合理合法使用新媒體技術。同時,堅持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通過對學生思想的了解而展開針對性教育。在展開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選擇好學習途徑,幫助學生開發優質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的思政學習。教師可以通過故事、視頻播放等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為新時代的大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鼓勵學生做時代的奮進者和開拓者。
結束語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必須不斷創新、強化教育工作者責任意識,讓思政工作者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家,充分發揮我國基層黨組織的作用,進一步為祖國培養新鮮的血液,順應時代的要求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欣,成曉麗.高校思政教育貫徹“立德樹人”思想的可行性途徑[J].才智,2021(07):58-60.
[2]范瑞雪.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樹人”思想的哲學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7,29(06).985CBDA8-00A5-4843-8FE1-1AF10C70B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