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湘
摘 要: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家,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傳統文化的形式更是多種多樣。傳統文化包含了中華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精神文化,與我們的生活有緊密的聯系,因此,傳統文化能從古延續至今。在當代社會,傳統文化依舊能為語文教學提供靈感,文化需要不斷繼承和創新,將傳統文化融入語文教學中,不僅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提煉和借鑒,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創新。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有效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確保學生有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途徑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當前教育的普遍需求,更是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徑。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的關注點都在課文內容上,而忽視了對其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拓展,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學習效率低下。為了在解決這一問題的同時有效滲透傳統文化,教師需要對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要在明確其意義的基礎上從問題入手來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將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養和品位[1]。
一、從教材中滲透學生傳統文化
教師在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學生中時,應以教材為基礎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師應在開課前全面解讀和分析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制定教學內容,使每個學生都能快速進入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2]。
例如,當老師講“女媧造人”的內容時,在上課前,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中國傳統的童話圖片,如“精衛填海”、“夸父射日”等等。當然,老師還要結合“女媧造人”的畫面。老師讓學生們看完這些圖片后,說出這是哪個童話故事?學生答完后,教師要告訴學生中國傳統童話的特點:童話是想象出來的故事,因為古代勞動人民無法正確解釋他們接觸到的自然和社會現象。它們代表著人們對某種事物的期待和聯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說完這句話后,每個學生都會表現出學習中國傳統童話的興趣。當學生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熱情時,教師會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讓學生在自讀過程中總結出故事所代表的思想和想象。為了增加全班的興趣,老師還可以收集一些女媧補天漫畫供學生學習,讓學生充分了解古人。猜猜他們的來歷,感受古人的智慧,無形中也會增加中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適度引進,鏈接課外傳統文化
除了從課內教學內容出發滲透傳統文化,還需適度鏈接課外傳統文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好“度”,多少適宜,才能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教師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明確滲透傳統文化的方向,在這個基礎上選好引進的內容。在做好這些準備后,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鏈接課外傳統文化這一方法不僅能夠對課內教學起到輔助性作用,還有助于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傳統文化。了解越多,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就會越強烈,就能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以《傅雷家書兩則》教學為例,除了讓學生從課文中感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外,筆者還將目光轉向了《三字經》《弟子規》等相關內容。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首先引領學生對傅雷家書中所展示出的深刻體悟進行了總結,將學生的關注點轉移到了傳統文化的學習上。筆者進而詢問學生是否知道《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文化典籍,并邀請幾位學生回答。同時向學生展示“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等句子,從而引入了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文化。筆者對孝道文化進行了深度講解,開展了一場小型的討論會,與學生一起探討了孝道文化。通過鏈接課外傳統文化,學生進一步懂得了心存感恩、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并為傳承至今的孝道文化所感動。
三、豐富教學活動,促進文化運用
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以此來創設傳統文化的教學情境,同時以活動為載體來逐步培養與提升學生的文化運用能力,這也是傳統文化得以滲透及內化的必然和關鍵。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在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指導其更好地繼承傳統文化。
舉例來講,以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人無信不立”綜合性學習部分為例,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圍繞“誠信”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比如,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根據教師布置的不同學習任務來命名,分別為“書法組”“寓言組”“情景表演組”等,各小組圍繞“誠信”這一核心概念和主題來開展相應的自主學習活動,自行準備教學素材。如“書法組”通過用毛筆書寫不同字體的“誠信”,制作成一幅作品懸掛于教室墻壁,以勉勵大家要講誠信;“寓言組”可以選取古今中外有關“誠信”的寓言故事,整理出幾個典型并在課堂上分享給同學們聽;“情景表演組”可自行設計、排演、再現有關“誠信”的情景故事,起到警示或鼓勵的作用,讓“誠信”蔚然成風,真正成為班風及校風中的一個優良傳統。
結束語
總之,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適當滲透,有利于積極弘揚、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有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要注重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為依托,加強對學生的各種引導,最終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發展有機結合,使傳統文化可以激發新的活力,讓語文課更有意義、更有價值,讓學生在提升能力的同時增長知識,讓學生的心靈更充實,生活更豐富。
參考文獻
[1]朱景偉.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探討[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125.
[2]管永霞.滲透傳統文化,讓初中語文課堂更有魅力[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