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學民
摘要:體育課是小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要想讓學生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預先設定和生成計劃。本文從小學體育預設與生成的表現與互動入手,論述了預設與生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便更好地處理兩者的關系,創造高質量的體育課堂,提高學生體育素養。
關鍵詞:預設:生成:體育課堂:小學教育
引言:“預設”是為學生在正式開始上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這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生成”是指現場即興創作的一種形式。通過兩者的關系,可以使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得到顯著提高,同時也能有效地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以下,從不同角度考察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
1、做好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重要意義
1.1.調動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性
小學體育既要鍛煉身體素質,又要鍛煉身體的柔韌性,又要鍛煉意志。學生的天賦。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加強課前預設、課后生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水平,而且可以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體育的理論和實踐活動中去。
1.2.提高初等教育的實效性
與其他年級的同學相比,小學生的精力旺盛,對新事物感興趣,精力旺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在傳統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對課堂教學和訓練的關注過于集中,忽略了其前后代際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們需要在一段時期內進行有效的改進。“預設”和“生成”相結合,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顯著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
1.3.強化促進小學生人格發展的效果
小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和人格形成的最佳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自主的培訓,從而促進其人格的全面發展和深入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2、做好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具體措施
2.1.強化小學體育預設,為初中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小學體育教育中,由于教師、教師和學生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不夠重視,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小學體育教學的功能,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上,應充分利用校園周圍的各種教育資源,并針對不同的場地,合理地選用合適的教學內容,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做好課前預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將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請做好體育課事先布置好的作業。例如,在體育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會對小學生進行一次小規模的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的期望和需要,了解學生的興趣、學習特點,從而制訂相應的教學方案。如果你有強烈的運動欲望,可以選擇籃球,足球,排球等運動。如果您對運動感興趣,那么教師可以在其它方面進行選擇,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如有興趣的體育活動,老師可以選擇跑步、跳繩等活動。
2.2.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把握體育教育的本源
教學的整個過程不能只是一種個體的活動,而是一種教學雙方合作、交流、學習、提高的過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課程。在此基礎上,重點進行了擴展,營造了一個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在此基礎上,應重視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變化,以提高他們的人格素質。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時間內,充分把握學生的生成點,促進學生與學生的和諧相處,為小學生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在50米的比賽中,老師可以先示范運動員從開始到終點的整個過程。在演示完畢后,教師請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相應的練習。通過仔細觀察,找出學生在各個階段的不同特征,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集中授課。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應忽視學生的跑動技術,而應注意發現、引導和拓展其優秀的動作技能,以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真正實現其生成點。
2.3.注重初等教育的發端,注重學生個性和個性的培育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都會極大地影響到學生的性格和學習習慣。另外,人格的形成也是一個很大的因素。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尋找“源頭”,重視,積極引導,積極參與。在此基礎上,我們應把預設和生成相結合,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從而真正地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
注重生成點的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個性。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生成點”。例如,在體育和訓練中,教師要深入地觀察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求勝欲、抗挫折能力、耐力。其次,要對學生的發展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把自己的經驗和行為結合起來,使課堂生成點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和加強,才能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
結語:
總之,正確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不僅能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在教學中開展的教學活動也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教師必須全面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做好準備,為小學生安排好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季瀏,汪曉贊.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87.
[2]仇小進.老師,將球送給我吧[J]中國學校體育,2012.(12):84.
[3]姚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教學目標、內容與評價的回顧與展望[J].體育科學,2004,(01).
[4]楊建平,張秋艷.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小學體育教學模式[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08).
[5]陽紅,程良宏,張金運。生成性教學視野下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提升[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
[6]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