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花
摘 要:作業是數學課程的延續,是連接課上內容與課后學習內容間的重要紐帶,合理的設置數學作業可以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積累知識點、復習基礎知識、運用知識點,而不僅是通過簡單的完成或任務式背誦、記憶。這也和雙減方案中對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和指導教師學習方法的規定相符,要求國小數學教師必須找出現階段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難題,同時根據教育政策原則,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逐步突破作業的陳規。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減;創新設計
數學任務在國小整體數學課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有助于學習者了解知識,掌握數學文化,把掌握的數理規律和技巧性知識應用到增強自主創造力,開發個人的能力上。通過探索創新性數學作業的設置理念、設計思想和設置方式,將有助于克服雙減措施實行前的數學作業設計單一粗暴,讓孩子和老師造成時間精力等方面影響的一些困難,充分提高數學寫作的積極性。
一、改變傳統小學對數學作業的設計不足
(一)作業量大,內容枯燥
傳統的數學作業大多為書面式作業,含有大量的練習作業內容以及概念、定理類記憶內容,作業時間和數量往往與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并不相符,而過多的枯燥式作業也使他們對完成作業的興趣較少,因此沒有創造性意識的數學作業無法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反倒對數學學科形成了更多的厭惡心態。
(二)作業脫離生活實際
國小數學知識相比于初高中知識點,更易于學習者了解、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更能突出學生日常和現代數學教育之間的關聯,而由于老師們所布置的作業卻把教學目標聚焦于課本上、在課本里,既沒有對學生實際生活素材的設計和導入,也沒有對學生多樣生活資源的深入研究,使得學生所學到手的數學知識往往和該階段的生活認知特征相互背離,而學習者們也不可以通過從現實的、內容豐富的作業中發現當代數學教育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找到了掌握數學的必要。
二、在”雙減”語境下,小學數學習題的設計方法
(一)書面創新作業
四年級的學生也可設計適量的書面類型習題,以幫助這個時期學生更好的積累知識點,而在教學設計上,教師也應讓學生把做作業當成在做作業,并把整體性、差異性、科學化的教育設計理念,落實到教學設計策略當中:
1.分層作業
教材設計的分類作業一是考慮教師工作量的分級設計,二是作業內容難易的分級設計,面向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心態,并重視學生的學習變化。
如三位數除以二位數一課的作業,對于學力較強的學習者則需要適當降低其作業中的基本內容量,并增設一些較富有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學習力較一般的,學生則必須盡量正確迅速的進行基礎性內容作業習題分為必做和選做兩部分,如基礎習題包含392÷56=56÷(),81÷27的心算結果,640÷16的估算結果和較難的習題,如給出一系列公式60÷20、100÷20等,讓學生將其進行歸類,選出商小于6、大于6的內容,或計算一下10米長的一根繩子重是200克,提問同樣型號的繩子重12克,應該有多長?讓學生自己進行分層選擇。
2.趣味作業
四年級小朋友雖然已經是大小朋友了,但仍舊習慣于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去完成作業,老師需要設計更適合學生年齡段特征的趣味性、情景性問題作業[2]。
如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加減乘除運算關系之后,布置修改類作業。給學生發放一份小明的生活日記,里面記錄了他今天的活動:早上8點起床之后,我在2.3厘米的床上坐起來,用了,3個小時刷牙,又喝了300公斤的牛奶,背起10克重的書包,向2千米以外的學校走去,速度是每小時120米,請學生找到其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修改并給出原因。
3.反思作業
初中生寫題往往容易發現這樣那樣的現象,并習慣將之歸于是馬虎了,所以老師一定要設置一些反省性質的數學書面題目,讓他們可以從多方面來看一看自己究竟由于哪些問題寫錯了題,有助于學生了解自身并找出解決的途徑。
要求學生用計算錯題記錄表來總結一下以前老師講解加減法計算規律后自己做錯的問題,說明清楚紀事表完成的時間,做錯的問題類型,這個問題屬于哪一類方法,并剖析和歸納到問題出現的根源,從而得出修正后的合理結論。用長期定量的反思式數學問題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數學行為和觀念。
(二)非書面創新作業
教師必須貫徹生活性、差異性、開放式原則地布置非書面作業形式,并補充書面作業中沒有完成的部分,以體現學生寫作的完整性:
1.口頭作業
老師應該引導他們通過編故事、做小老師的方法進行口頭寫作,既縮短他們進行文字寫作的時限,也綜合培養他們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3]。
如請小學生以任課教師的身份講一講高斯的事跡,高斯先生的數學成果又能夠應用于解答哪一類數學難題。體現了知識綜合水平、語言表達技能與綜合運用知識水平的結合,從口頭寫作中也能夠清晰看到自己的知識成果。
2.操作作業
老師們還要創設富有可操作性與實際意義的數學作業,以幫助學習者通過自己來探索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并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生活問題,從而不斷豐富對個人的理解,在實際操作和反思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如你在學了三角形的分類等有關內容以后,請你找一找家居環境中究竟存在著什么三角形或包含三角形的綜合形狀,然后根據曾經學過的位置和尺寸單位等有關知識進行計算和數據記錄,并根據所搜集到的有關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看看家中究竟有多少種三角形。
3.研究作業
研究類課程,相較來講更培養了他們的綜合數學意識,既能使他們自行設計研究的目標、對研究所需資料,加以仔細觀察和研究,最后提出研究結果,也可訓練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數理設計觀念。
如請你按照家庭支出余額表,來算一下家庭平均每人月支出控制在多少,家庭的平均月終結余就比較合理。他們能夠結合運用所學到的統計學基礎知識、平均數理論知識做好資料的搜集、篩選、整理與研究,既提高了運用水平,也能夠在實踐研究中積極參與家庭生活,明白自身的職責與義務。
三、結語
雙減的實現,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設置更科學合理的書面作業和非書面作業,使孩子可以從更多樣化的操作方式中來檢驗能力、培養技能、提高數學的專業素質。教師應貫徹整體性、差異性、合理性、實踐性的各種題目設置準則,確保題目的合理有效,有趣活潑。
參考文獻
[1] 梁爽. 小學數學家庭作業創新性設計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 2020.
[2] 李夢蘭.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創新策略[J]. 新課程研究, 2021(16):2.
[3] 張琳.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