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姣
摘 要:在當前新時期教育教學體制改革優化的背景下,如何增強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育課題。教師只有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知識學習奠定基礎,并使學生在今后步入社會以后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除了要組織學生開展基礎知識學習以外,還要將創新能力培養工作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之中,調動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使學生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增強自身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方法策略
在新時期的教育教學理念下要求下,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得到了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視,而如何強化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更好的融入到數學學習活動當中,為學生未來的成長發展奠定基礎,這也成為眾多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數學教師只有基于能力培養的根源著手,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投入更多的時間及精力,才能夠更為有效地完成數學教育要求,更好地滿足新時期數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為此,在當前新時期教育理念下背景下開展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培養,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創新能力培養工作來說,需要數學教師切實意識到學生對知識掌握的重要性,更要使學生了解如何學習,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基礎知識教學為核心,向學生傳遞更多的學習技巧,使學生能夠通過有效地知識學習開展自主探索,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處理所遇到的問題。
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上冊“1 分數乘法”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基于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使學生以自學的方式開展課堂學習。在課堂教學工作開展以前,數學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合理制定對應的學習任務,并促使學生自主完成。基于這一學習過程,教師更需要關注的是學生學習任務是否設置合理,不僅要確保練習任務的難度不能過于簡單,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調動自身學習思維,更要確保練習任務的難度不能過于困難,以避免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屢次受挫,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自信。
二、倡導學生合作交流
在小學數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此更好的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小學生在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可以借助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利用合作的方式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在實際開展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使學生能夠對課堂知識學習產生充足的興趣,更能幫助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與數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上冊“6 百分數(一)”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對這一章節的知識點展開合作探究。數學教師應當針對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組織學生之間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數學概念的探索。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前,數學教師還應當注重小組成員的合理劃分,由于不同的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學習方式、性格特點均大不相同,為此數學教師在進行小組安排的過程中,應當確保每個小組都得到了科學合理的劃分,基于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將學生安排到同一個小組當中,以此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三、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對于小學時期的學生來說,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往往思維模式更加偏重于具象化思維,而學生自身想象能力方面更加不受約束。為此,數學教師應當充分抓住學生這一思維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工作中有效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借助學生對知識的想象,實現學生創新思維與能力不斷提升的目的。而這也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基于教材內容,更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將生活元素與教材知識相融合,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存在。而受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偏向于理論化,而不是思考如何將知識所學運用于生活,這也大大降低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樂趣,學生更難以利用這種方式增強自身創新思維。為此,數學教師應當將數學教學工作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促使學生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展現自身想象能力。
例如,在進行六年級下冊“3 圓柱與圓錐”的章節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并充分展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以前,為了更好地引入教材中的知識內容,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一同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圓柱與圓錐,利用這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并將生活元素與課堂知識所學結合在一起。
簡要而言,強化小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數學教師及時轉變自身教學思維,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并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和調整,利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模式,并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和擴展,從而為學生構建優質的數學學習環境,有效推動學生創新思維及能力的快速增強。
參考文獻
[1] 張小莉.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J]. 考試周刊,2018(14):116.
[2] 馬光麗.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201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