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研
摘要:對中國教育現代化影響最深遠的莫過于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一生中闡發了很多教育學思想。如三大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他的教育思想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本文將從“教學做合一”思想出發,以統編版教材的習作單元為立足點,講述“教學做合一”思想如何在教學中運用。
關鍵詞:陶行知;習作單元;教學做合一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教育的智者如天上繁星熠熠生輝,他們散發著永恒的光芒,指引我們思想的方向。而陶行知注定是其中耀眼的一枚。他用自己卓越的眼光,對當代的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與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求保持一致。
閱讀新課標我們可以看出新教材旨在加強習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使習作教學更具系統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旨在改變多年來語文教學實踐重閱讀輕習作的狀況。從最新安排的習作單元中處處可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子,尤其是處處可以體現“教學做合一”思想。
因此,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教學做合一”思想在習作單元中的運用。
何為“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倡導的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思想。1925年在南開大學講演時提出,并在此后的《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教學做合一》、《藝友制的教育》等論著中多次闡發。他認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的說明,也是教育現象的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視“教學做”為一體。“做”是核心,主張在做上教,做上學。強調“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上說,做便是學。”還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
這樣的理論與當今世界的教學研究成果—“肯定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認識主體的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揮取決于能否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或是學習的積極性”不謀而合。這對于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新世紀的創造型人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學做合一”與習作單元的聯系
新課標下的部編版教材在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中安排了四個習作單元。以三年級語文教材為例:課標對于三年級學段的孩子的習作要求中有這樣一點: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泥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在習作單元中,前面的兩篇課文都是引導我們如何“寫作”的。例如: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15課《翠鳥》教會我們熱愛自然、認真觀察的同時,在2、3段啟發我們,抓住動物的外形和動作。16課《金色的草地》則告訴學生,如何將事物的變化寫清楚。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深刻把握這幾點,同時結合課后安排的習題,學會這些寫作的手法。并且借由后面的習作例文,再一次強化細節,最后鼓勵學生將其應用在習作中去。在教授這一單元的習作時,我們就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生觀察胖大海浸泡在水中,在我們的引導和例文的啟發下,敘述自己觀察到的內容,并且及時指導學生將自己的敘述表達完成。在第二課時中,我們指導學生寫作,鼓勵他們組織好準確而生動的語言將話寫好。
這些習作單元的教學過程,不正是“教學做合一”思想的再現嗎?
如何貫徹“教學做合一”
每一朵思想之花的綻放都不僅僅是為了給我們展現美麗,更是為了結出累累碩果,讓我們能咀嚼到它的甜美。對于“教學做合一”我們應該如何在習作單元中貫徹這一思想呢?解決這一問題,意義非凡。在我看來,我們首先要明確如何教,如何讓學生學,如何讓學生學會做。
關于如何教這一問題,我們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學生,同樣也要立足于實踐。“教”和“學”其實都是為“做”也就是實踐服務的。
我們所使用的教科書——統編教材中,一個習作單元,緊密圍繞培養學生的某一習作能力主線,由兩篇精讀課文、一個交流平臺和初試身手、兩篇習作例文和一次習作組成,形成一個各項內容之間環環相扣,體現出整體性和綜合性的單元整體。以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為例,在教學前面的兩篇精讀課文時,講解課文中的細節,時刻注意方法的傳授。例如,翠鳥動作的描寫“飛起來了,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吞了下去”,讓學生找一找片段中出現了哪些動詞,教師再仔細講解。以上這些過程都需要我們老師能夠深刻地解讀教材,理解教材,提前找好要點,找準方法做好準備。
接下來我們就要立足于學生的“學”。仍然以15課《搭船的鳥》的片段為例。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完整找出所有的動詞。小組合作這種方式可以給他們充分的自主權,讓他們體會到“學”的樂趣,不僅可以鞏固知識,還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然后借助視頻,觀看這一系列動作是如何發生的。最后借助手勢演一演這些動作,學生能夠自己體會出翠鳥捕魚的敏捷,自然就可以想到借助動詞將自己的習作寫詳細。
學會了之后就得用。讓學生觀看小貓抓老鼠的視頻,提出問題“小貓是如何抓住老鼠的?”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的。接著,就可以提醒同學們仿照例子,一起修改。借助一些動詞,將這一過程描寫的更具體、更生動。
這樣一個過程,就是“教學做合一”的過程。然而,教學做合一絕不是相互孤立的三個方面。這三部分是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的。教與學都是為做而服務的,而“做”也應該反哺于教與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練筆,這是在“教”的過程中“做”。傾聽學生的訴說,品讀他們的文字,這是將“做”的結果更好地反饋給我們教師,讓我們進一步優化“教”的部分。我們根據學生的反饋,讓學生更改、改進,用“做”來規范“學”。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自誕生以來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我們應該靈活運用,并且與時俱進地完善對它的運用,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耳目一新,適應新時期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高靜王仕文: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探微[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20(02).13
[2]石委:教學做合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