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要:化學與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初中化學學科中結合生活進行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應用。教育部也明確提出了“讓化學走向生活”的號召,廣大一線教師也紛紛對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嘗試,取得了豐碩成果。本文結合近年來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和自己的教學經驗,針對這一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以期更好實現化學學科的生活化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化學學科理論性較強,教師在化學學科中采用生活化教學,可以增加化學學科的趣味性,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教學更加直觀,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有效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并且為學生學以致用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化學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生活中發生的化學事件,由此也可以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這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本文即以核心素養培育為視角,重新審視當前的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現狀,特別是針對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
一、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問題主要呈現在教師思想和教師實踐兩個方面。教師思想層面即是有部分教師對生活化教學重視程度不夠。新課程改革后,初中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確保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索,成功掌握各種化學知識和技能,生活化教學本來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教學方式,但在具體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生活化教學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不愿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來設計和開發生活化教學。畢竟生活化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做的工作也有很多,需要備課、思考、總結,增加了工作量,由此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更愿意采用講述理論知識的方式開展教學。這些教學方法嚴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實用性,學習興趣不高,并且這樣的化學教學也難以真正凸顯自身的實用價值。教師實踐方面就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有些生活化教學質量不高。有些教師為了聯系生活而生搬硬套,不顧及教學實際和教學效果,看似很熱鬧實則作用不大;有些教師認為化學生活化教學就是講幾個生活中的化學故事就算滿足教學要求了,沒有更好地延展,也沒有通過布置課外作業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應用,更不用提讓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探究,進行師生討論了;還有的教師不知道如何循序漸進地開展生活化滲透教育,一股腦地將要講的內容和盤托出,最終學生只是被動地識記了相關知識,了解了化學知識點的現實應用,但這種知識掌握是被動式的,無法做到內化于心,從而導致真正起到的效果也一般。
二、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優化策略
其實,化學與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密切相關,不缺乏聯結的素材,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因此,教師要發揮好引導和主導作用,幫助學生發現、體會、應用化學與生活的這些連接點,真正從心底里喜歡學習化學、應用化學。
第一,課堂創設生活情境。教育的主要陣地是在課堂,因此要想開展生活化教學首先要重視課堂主要教育陣地的作用。教師可以創設必要的生活情境,將化學知識整合到這些具體情境中,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化學知識。畢竟此時的初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還不能準確說出這些現象的背景、原因和后果。此時當我們創造了一個生活情境,就會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從而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說在講水的凈化時,通過了解生活中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以及硬水對生命和人類健康的危害,引出學生學習區分生活中硬水和軟水的鑒別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再比如,當我們教授化學元素和人類健康相關知識時,可以設置生活中的問題,像是可以提問學生:“運動員經常在運動出汗后喝一些無機鹽飲料的原因是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們可以順勢了解水分、鹽分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繼而將關注點投向生活中的運動飲料領域,從而使學生有一種精神上的親近感,最終有興趣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第二,實驗貼近生活實際。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然而,當前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著過于專業化的問題,嚴重脫離了學生生活的現實狀況。教師如果就實驗說實驗,缺少與生活的關聯性教學,學生就很難理解實驗現象和結論,只是作為一種理論死記硬背。因此,教師要學會開展面向生活的實驗,讓學生通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來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除了在實驗過程中更多更好地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講解,讓學生明白化學原理與現實實際的關系外,還應該盡量利用生活中常用的實驗儀器來取代單純的實驗室器材,由此不僅可以克服教學條件的限制,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節約和回收生物資源的意識。
第三,課外回歸生活本身。教學從來不只是發生在課堂上,教師要主動拓展教學范圍,從課堂到課外,從理論到實踐,通過學習和拓展,使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學會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教師既可以在設計課后練習時,設置讓學生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作業;或者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相關的化學現象,再進一步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設備進行小型化學實驗,以此加深學生對化學原理和內容的理解,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更進一步,教師要結合現實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比如說在教授完關于水資源的課程后,讓學生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浪費水源、污染水源的案例和問題,呼吁學生關注現實中的資源問題,并且要通過認真學習化學知識,用化學理論服務環保工作,為環境資源保護貢獻力量。
總之,生活處處有化學,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水平,達到教與學并重的效果,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嵇美麗.探析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途徑[J].新課程導學,2021(30):30-31.
[2]萬斌.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再思考——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取向[J].教師博覽,2021(21):57-58.
[3]梅小紅.初中化學實驗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3):11-12.
[4]杜培樂.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實踐研究——以“探究蘇打餅干”為例[J].廣東化工,2021,48(01):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