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薛建梅(1969~),女,漢族,山西懷仁人,山西大學附屬子弟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性研究。
摘 要:抽象性是數學學科的一大顯著特點,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的學習狀態相結合創新和拓展教學,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思維。因小學階段的學生性格活潑,思維意識尚未發育成熟,智力正處于迅猛發展的階段。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此重要時期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進行培養,給予學生幫助,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作為教學的主導,教師要立足學生的性格特點,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增強。對此,文章主要針對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18-0070-04
新課程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到,小學數學教學要對實踐性引起重視,進一步強化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實現寓教于樂。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注重有機結合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使學生可以置身于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會靈活運用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方式和動手操作技能進行培養,以此使學生愛上數學學習。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小學最后的學習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身體或心理發展較為平穩,各方面素質均得到了發展。所以,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和學生的學習與心理情況相結合,運用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促進其學習自信心增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滿足感,進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主動性。
一、數學學習興趣的概念及培養原則
(一)數學學習興趣的概念
數學學習興趣是學生立足行動與思想,積極探究數學知識的傾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機可以分為兩類,即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前者是學生在學習中,由數學知識本身的內容與特點引起的,如數學中新穎的知識,教師生動的講解以及幽默的語言等。后者即學生對數學學習結果的需要產生的,比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需要以及對提升成績的幫助等。這兩者在交融過程中充分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濃厚的興趣,使其在學習中充滿了恒心和毅力,學習效率十分理想。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原則
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必須對其發展規律以及特點予以尊重,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結構協調一致,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和保持。
首先,適應性原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各個方面均充分體現了適應性原則,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可以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提供重要保障,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大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調動力度,嚴格按照適應性原則,給予學生引導,讓其自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而教師在此過程中則要對學生的心理變化、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態度引起高度重視,就存在問題的學生,要第一時間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優化課堂教學,如借助競賽等手段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防止出現學生學習大規模知識的現象,與課程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相結合,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以及數學綜合能力得到培養。
其次,發展性原則。教師在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養時,要按照發展性原則,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事先將備課工作切實做好,加深對數學教材中知識內容的了解,按難易程度對數學習題進行分類,結合學生的學習程度,運用難度適宜的數學習題展開教學,如中等難度的數學問題適合對諸多學生展開提問,具有較大難度的數學習題適合給予學生啟發,讓其積極思考。與此同時,教師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設置,不能偏離學生的知識結構,要始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課程的理論知識相契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得到鞏固,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
二、培養五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必要性
數學學科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較強,是人類在生產活動和科學實驗中運用的一種工具,其在學生生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數學是其他自然科學的重要保障,所以,把數學學好有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其他學科。現階段,數學應用越來越廣泛,數學教育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部分人覺得小學五年級階段的數學學習難度并不大,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數學學科十分抽象、嚴謹和廣泛,這對邏輯思維較弱的五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學生學習數學課程開始于興趣,在興趣的推動下積極探索,最終獲得成功,并在成功中產生新的興趣,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氛圍中保持愉悅的心情積極學習,使其可以體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部分學生都不喜歡數學,僅僅將其作為一門學校規定的課程進行學習,覺得只要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即可,缺少主動探究數學的興趣。實際上,教師怎樣開展教學直接決定了學生能否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若是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自身的教學優勢最大化發揮出來,使其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那么他們便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中,進而逐漸愛上數學。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一)教學模式單一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應面向所有學生,使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順利實現。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囊括了數據分析、數學建模思維、邏輯推理能力、數學抽象思維、數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數學知識與能力等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引起重視,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學習中的思維訓練以及能力培養。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居于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并未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予以尊重,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中自主探究以及主動思考的能力難以得到培養,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極為不利。小學生活潑的性格難以適應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慢慢喪失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排斥心理。
(二)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強,不重視數學學習
通常來說,部分小學生都缺乏較強的自制力,對自身發展中數學學習發揮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便加大了數學教學的難度。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電腦和平板等設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學生不能將其積極作用最大化發揮出來,沉迷于這些設備中的游戲無法自拔,同時數學學習枯燥性較強,造成學生難以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就此情況,教師要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合理運用各種設備,利用這些設備展開學習,以此促進學生學習過程趣味性提升,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數學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數學學習的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學生的抽象思維尚未發育成熟,很難對數學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造成學生的學習效果差強人意,進而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造成了嚴重影響,加大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難度。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花費再多時間也不能解答問題的情況十分常見,進而逐漸降低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四、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按照發展性和適應性原則,立足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習能力開展教學。因為小學五年級階段的學生年齡并不大,學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學習知識時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予以激發。
(一)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從生活而來,最終回歸于生活,大部分的數學問題也可以被叫作生活問題。所以,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興趣相符,進而有效吸引學生的眼球,積極主動投入課堂學習中,使學生的數學基礎得到鞏固。
以《圓的認識》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先問學生:“車輪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呢?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可以嗎?”提出問題后,教師把事先制作好的動畫給學生演示,讓學生認識到車輪做成圓形不僅易于滾動,而且人坐上面很平穩。接著再讓學生觀察車軸的位置,學生發現車輪不僅要做成圓形,而且車軸都在圓的中心位置,這說明圓具有一定的特征,聰明的人類就是充分利用圓的特征發明了車輪,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圓具有哪些特征,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課堂學習之中,教學效果顯著。
(二)科學運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以自身特有的圖片、聲音、視頻等要素,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為學生呈現生動、逼真的畫面,播放動聽的音樂,化抽象為具體,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保持濃厚的興趣投入教學活動中。對此,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掌握五年級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情況,立足數學教學重難點知識,合理運用多媒體,借助動畫、聲像和圖片的作用,把枯燥、乏味的靜態知識客觀呈現在學生面前,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學習積極性更高,有效引導學生投入教學各個環節之中,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有效培養。
以“組合圖形的面積”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應針對“組合圖形的面積”課題教學內容展開全面分析,與之前已經學過的“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知識相結合,將“多邊形的面積”的相關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直觀呈現“組合圖形的面積”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播放與“組合圖形的面積”有關的充滿趣味性的故事,并在故事結尾處,對與本課知識點有關的問題進行設置,吸引每一位學生的眼球,在對學生引導的過程中,使其對知識充滿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三)運用游戲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是教師使用較多的教學方式之一。有趣、輕松的數學游戲,不僅可以使課堂枯燥的教學氛圍得到緩解,同時還能讓學生身心更加愉悅,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方面作用顯著。所以,教師可以優化數學游戲,確保其和學生的心理狀態更貼近,和教學內容聯系更緊密,運用“寓教于樂”的方式為學生傳授知識。
以“可能性”相關知識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開展一個“確定或不確定”的小游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8名學生,依次在教師事先裝好藍色瓶蓋的不透明紙箱中摸一枚瓶蓋。然后問學生:“所有人在紙箱中拿出的都是藍色的瓶蓋嗎?”請學生回答確定或不確定。之后,每一位學生再依次從紙箱中摸一枚瓶蓋,但這個箱子還裝有其他顏色的瓶蓋。問學生:“會有人拿到紅色瓶蓋嗎?”通過開展這種小游戲,加深了學生對“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的關系以及含義,同時還可以舉一反三,自主對一些和確定與不確定相關的小游戲進行思考,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
(四)基于學生的好奇心理,巧妙設置教學活動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師要將此階段學生的心理特性牢牢抓住,設置一些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有利的課堂教學活動,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的學習潛力進行深挖,有效增強學生的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和引導學生,讓其立足教師的提示自主思考和探究所學知識。當學生充分體驗到探究成功的滿足感后,學習自信心便能得到顯著增強。因此,教師要積極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設置,使教學過程更加有趣,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以“簡易方程”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先加深學生對方程基本特性的了解,充分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同時學會分析判斷數值是否為方程的解。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將下述場景呈現在學生面前:一架天平的左邊放了一杯牛奶,杯子和牛奶的重量分別為50g、xg。請問一杯牛奶一共重多少克?學生迅速得出答案:一杯牛奶的總重量(50+x)g。之后,教師將一塊150g的蘋果放在天平的右邊,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問學生牛奶重多少克?同時讓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關系,學生則能輕松將50+x=150的方程式列出來。借助巧妙的提示,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所學知識充滿濃厚的興趣,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迅速理解所學知識,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升極為有利。
(五)開展實踐操作活動,鞏固數學學習興趣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實現教學效果最佳化,可以借助一些直觀的輔助工具,并給予學生有效指導,使其積極使用學具,通過操作、探究、討論、思考和應用等形式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感知。
以“梯形的面積”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之后將一些梯形學具發給各組學生。然后讓學生先針對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推導方式展開復習,即借助剪裁、拼接、平移三角形的方式拼一拼平行四邊形,立足已掌握的平行四邊形計算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組織學生借助動手實踐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告訴學生:“同學們,今天我們將一起探索三角形的面積,之后再通過剪、拼、擺、堆的方式把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來。”當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后,立即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活動,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最終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感受到成功的趣味性,進而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
五、結語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并不是強制,而是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創造性教學策略的實施要求引起密切關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立足游戲教學,運用寓教于樂的方式給予學生引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務必要做到因材施教,確保方法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將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切實把握好,有意識地將一些活力注入教學之中,充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其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之中,讓其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廖景峰.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文理導航(下旬),2021(12):34,43.
[2]童偉強.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策略[J].天津教育,2021(18):10-11.
[3]朱秀娟.開展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讀寫算,2020(25):192-193.
[4]郭建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微[J].試題與研究,2020(18):176.
[5]王維俊.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缺失的原因及對策[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4):52.
[6]姜振娥.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0(5):79.
[7]梁宗燎.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7):140.
[8]劉文娟.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