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超
【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要想盡快落實這個政策,教師必須探究一套新的教學方法與之匹配。對于各種觀念尚未完全形成的小學生來說,《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不像語文有華麗的辭藻或者是動人的故事情節,基本都是生硬的道理和淺顯易懂的道德與法規。因此,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果,教師有必要探究一套教學方法與策略,來應對“雙減”政策下的難題,從而幫助小學生有效提升學習技能,在提升小學生思想道德水準的同時達到助力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目的,助力其全面成長。
【關鍵詞】小學;“雙減”政策;道德與法治;策略探究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由于“雙減”政策的出臺,小學生在學習時間上沒有原來那么充足。因此,教師需要探究一套策略,以提升小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雙減”政策的初衷。對于小學生而言,《道德與法治》科目的學習最主要的目的是從進行系統學習的初始階段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同時,利用教材里以及現實生活中各種真實案例幫助小學生鍛煉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教師應當對自己的教學模式作出相應的調整,切實減輕小學生的學習負擔與課業負擔,培養其學習興趣,提升其綜合能力,加強其道德水平。
一、打造優質教學課堂,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對于大部分教師而言,正式的教學課堂都是他們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雙減”政策之下,教師通過保證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效率的方式來減少學生在課下復習與鞏固的時長也是一種減負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應當將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作為自己最為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為了打造一個優質的教學課堂,教師可以將各種教學輔助手段利用起來,利用視覺、聽覺等各種因素幫助學生形成聯覺。此外,與其它教學科目相比,《道德與法治》有著更加趨近現實生活的特征,教師也可以將這一特點利用起來,讓學生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與問題為基點,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理性思考、判斷與解答,提升其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我們當地的風俗》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階段先對班上學生對于自己家鄉風俗的了解進行一個簡單的調研,根據學生的實際了解情況為其制定合適的課堂教學計劃。在正式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各種教輔工具利用起來,為學生播放視頻、音頻,展示圖片來助力其理解與感受,以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家鄉的風俗,感受自己家鄉的文化魅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學有余力的條件下為學生介紹其它地方的風俗,讓學生在了解自己家鄉風俗的基礎上對其它地區的風俗有一定的了解,增進學生對于各地的情感與興趣,打造輕松適意的優質課堂。
二、組織課堂趣味活動,降低學生課堂學習難度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物上,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小學教師可以將各種趣味小游戲與互動運用到教學課堂中,利用游戲與互動的形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助力他們在教學課堂上保持比較高漲的情緒,讓他們得以在以往相對嚴肅的課堂中保持輕松的心情,以減壓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在教師的教學課堂上,利用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教室可以更好地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進行結合。利用小組合作趣味競賽的方式激起小學生的勝負欲,讓小學生得以在勝利或者獎品的推動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習以及討論,進而降低小學生的學習難度,達到“雙減”政策的推行目的。
例如,在進行《探訪古代文明》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多媒體設備輔助的方式帶領小學生走進中國古代以及世界各民族的文明與文物,讓小學生能夠以比較身臨其境的狀態去感受和了解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同時,鼓勵小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與班上的同學一起分享自己了解的世界各文明的優秀文化,還可以通過組織課堂小組競賽來調動學生進行零碎知識點鞏固的興趣,讓小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將各個散知識串聯起來,減輕其學習負擔。
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學生課后減負
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為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而教育行業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助力小學生的學習,同時,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有賴于學生對課本知識與教師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為了鞏固教學成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布置一些需要合作完成或是獨立實踐的課后任務,并利用信息技術建設線上交流平臺,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為學生的課后實踐進行指導,并通過這個平臺實時了解學生的額實踐情況與進度,以此來保證學生在完成課后任務時的效率,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學生完成課后任務過程中不必要的失誤,助力學生課后減負的落實。
例如,在進行《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的教學時,為了讓小學生對于相關危害的認識更加深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去搜集相關案例并整理與總結,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更好地去了解煙酒以及毒品對自己與家人的各種危害,并在案例整理的過程中自我思考。在學生完成課后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線上交流平臺為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供幫助,同時對學生可能走的彎路提出建議,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這項課后實踐任務,在最大程度上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
綜合上述觀點可知,“雙減”政策在小學階段的實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給予足夠的重視,根據小學生的表現與態度有針對性地作出能夠助力學生減負的革新,讓小學生在相對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更好地感受思想道德與法治方面的知識。為了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切實降低小學生的學習壓力,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助力他們實現健康成長,小學教師可以通過打造優質教學課堂,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組織課堂趣味活動,降低學生課堂難度以及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學生課后減負等方式,提升小學生的道德水平與法律意識,為其深入學習以及成長打下一個比較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新華.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2(19):48-49.
[2]桓旭.“雙減”政策背景下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的價值思考與推進策略[J].中國德育,2022(8):5-7.
[3]錢松杰.有效問題情境創設,拓展學生思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情境創設策略探究[J].智力,2022(1):64-66.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