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金
【摘要】伴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深入改革,法治教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融入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筆者通過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闡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從多個方面闡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如何將法治教育有效融入到課堂上,最終促進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想水平在法治教育的融合下而逐漸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教育;融合策略
通過觀察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筆者發現有些教學與法治教育發生了脫節的現象,不利于學生法治觀念和水平的提升。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極有可能會受到身邊的誘惑,最終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出較大的消極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更需要注重法治教育的合理融合,并且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讓學生受到感染,最終促進學生在法治教育的開展下而形成一個更加健康的道德觀念。
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法治教育的開展是提升學生自我防范能力的必然要求。現如今,網絡變得越來越發達,各種網絡詐騙行為層出不窮。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沒有較強的判斷能力,對于一些網絡詐騙行為,他們很難判斷,最容易受到欺騙,進而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而通過開展法治教育,可以帶領學生掌握到更多的相關內容,幫助學生構建出穩固的法治知識體系,學生的法治意識也將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不斷提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如何正確判斷自己身邊的事物,他們的安全防范能力也將會不斷提升,使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法律的真正作用,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法治教育的開展對學生犯罪率的降低有著較大的意義。正是因為學生未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容易導致一些犯罪行為的出現,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而通過法治教育的開展,則可以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以此來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與法治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景
為了讓學生可以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保持愉快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合理創設教學情景,并且將法治教育融入到該情景中。根據實際的《道德與法治》內容,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理念,選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經歷,展開情景,充分激發出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自己身邊的法治內容,以此來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較強的法治意識。這樣有效吸引到學生,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真正意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價值。
比如,在學習“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情景。第一步,可以從學生的現實生活經歷入手:“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每次升國旗的時候,大家都在做什么嗎?”有的學生說:“升旗手在升旗。”有的學生則說:“其他學生則需要注視國旗的升起。”第二步,繼續創設情景:“那么當你們在博物館參觀的時候,有解說員主動介紹展品的時候,又該怎么做呢?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再次引發學生的思考。第三步,可以將這兩個情景作為基礎,引入本節內容的學習,并且及時滲透法治教育,讓學生了解到觸犯國家刑法的行為條例,促使學生可以自覺維護公共秩序。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這樣創設情景,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現實生活經歷,他們將更好地掌握相關內容。
(二)利用信息技術
現如今,屬于信息化的時代,不僅讓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更加快捷,也給各個課堂教學帶來了技術上的支持。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向學生展示與《道德與法治》知識相關的圖片、視頻,帶領學生接觸和學習相關法治內容。同時,還可以制作相關的微課視頻,讓學生自行觀看。這樣不僅可以實現《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現代化,更容易吸引到學生,而且還可以聲情并茂地傳授法治內容,以此促使學生樹立遵紀守法的強烈意識。
比如,在學習“不甘屈辱,奮勇抗爭”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吸引學生,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第一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折斷的煙槍》這個雕塑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這個圖片,并且提出疑問。有的學生表示為什么要叫這個名字?這個雕塑有什么含義嗎?第二步,再次利用信息技術播放虎門銷煙的視頻,讓學生觀看,使學生受到感染。通過該視頻,學生紛紛表示非常敬佩林則徐。最后,滲透法治教育,讓學生意識到毒品的危害,起到警示作用,以此促使學生做到遠離毒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這樣利用信息技術融合法治教育,更容易讓學生受到感染,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遠離毒品。
(三)組織實踐活動
為了促使學生法治意識的提升,法治實踐活動的組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和組織多種形式的法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其中的法治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可以設計不同主題的法治演講比賽,也可以是組織法治手抄報活動等,以此深化法治教育。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向學生宣傳法治內容,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和意識。
比如,在學習“傳統美德,源遠流長”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教師可以組織相關的法治實踐活動。第一步,教師可以設計“誠實守信”的法治手抄報活動,讓學生自主完成手抄報,并且選擇出優秀的手抄報放在教室里面的展示欄。有的學生在自己的手抄報中分享了一些有關于誠實守信的小故事,并且配備一些圖片;有的則在手抄報中分享了不誠實守信的后果;有的還在手抄報中分享了有關于誠實守信的良好后果等。最后,教師可能只是簡單地認為誠實守信是一種傳統美德。這時候,可以滲透法治教育,向學生講解有關于誠實守信的法律法規,讓學生意識到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通過組織這樣的法治手抄報活動,更容易讓學生大致了解有關于誠實守信的法律法規,進而促進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遵守,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將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結語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理念,引入法治教育,抓好每一節課堂,精心設計有效的融合策略,合理延伸和拓展,幫助學生掌握更多《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法律信息,最終促進學生可以成為遵守法紀的良好小公民。
參考文獻:
[1]李康兵.基于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科幻畫報,2022(4):23-24.
[2]王恩生.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法治教育融合分析[J].新課程,2022(12):69.
責任編輯? 羅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