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龍
摘要:環境設計專業的傳統學習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學習理念僵化、學習模式陳舊、學習方法單一。基于此,運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模式改革,具體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解決這些問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優勢,突出學習過程的信息化,實現學習手段的多樣化,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多元互動。
關鍵詞:“互聯網+”;學習模式;創新;環境設計專業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步入了“互聯網 +”時代。由此,人們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都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挑戰,也隨之發生了深刻而全面的變革。“互聯網 +”技術對于高等教育各個專業的學習工作也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多年以來,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習模式暴露出諸多的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被有效調動、學習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利用“互聯網 +”時代的各種技術,對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習模式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對于該專業的學生培養、技能傳承、專業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學習理念僵化
很多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模式幾年、十幾年保持穩定,這固然有好的一面,但也充分表現出專業學習模式中墨守成規的保守思想。專業學習過程中缺乏推陳出新的進取精神,也害怕改革帶來的不穩定、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危及專業發展和自身利益。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習理念僵化,最突出表現為難以在學習活動中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種理念下,學習活動如何開展、怎樣開展,授課教師只會從自己的角度進行思考,學生的興趣被忽視,學生獲取專業知識更為有效的途徑被封閉。學生完全成為被動的一方,學習工作變成了單方面的輸出。
1.2學習模式陳舊
在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學習理念指引下,專業的學習模式也無法進行突破性的改革。專業知識從教師之口輸送至學生之耳,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的被動學習,可稱之為“被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被有效激發,學習效果無法保證,如此也帶來了課堂學習過程中的沉悶和壓抑。學生和授課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很少互動甚至沒有互動,學習過程缺乏活力,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3學習方法單一
至今,許多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習一直維持“填鴨式灌輸”的原始方式。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單一,而且難以詮釋環境設計專業的深度和完整性。環境設計專業對于素材和案例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但是“填鴨式灌輸”對于這些素材和案例的展示顯然力度有限。尤其是“填鴨式灌輸”是一種平面學習,即便運用透視法等繪圖技巧,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其在多角度、立體感展示方面的不足。
2“互聯網+”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模式創新策略
2.1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優勢
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模式改革的最大問題就是理念,必須實現學生從客體地位到主體地位的轉變,而教師也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和輔導者,真正為學生學好專業知識搭梯鋪路。實際上,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最具革命性的精神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網絡的每一個節點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獲取資源,都可以表達自己的心聲。在環境設計專業的課堂中,特別需要這種平等精神。學生在被尊重的同時,主體地位自然也得到了突出。
2.2突出學習過程的信息化
在傳統學習模式下,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生與教師能夠獲取的信息資源都是非常有限的。教師只有手頭有限的教材和基本參考書,而學生手中的學習資源就更為匱乏。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改變這種局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技術支持,實現了信息資源的海量化共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習過程更應該充分突出“互聯網 +”帶來的高度信息化,可以考慮在專業內建設自有的專業信息數據庫和開放共享平臺,惠及專業的每一個學生和每一位教師。同時,給這個數據庫和平臺更高的自由權限,允許每一個熱愛本專業的人上傳自己手中的信息資源,真正地讓“互聯網+”所帶來的高度信息化惠及每一個人。
2.3 實現學習手段的多樣化
在互聯網中,各種數據信息資源十分豐富。除了海量的文本信息以外,還有大量的音頻、圖像、視頻信息,包括環境設計專業所涉及的各種信息,這就為專業學習手段的多樣化提供了可能,“填鴨式灌輸”的單一學習手段和一教到底的情況將被大大改變。在晦澀難懂的理論學習中,結合一些視覺觀感更強的圖像,或者穿插生動逼真的視頻錄像,無疑會大大降低知識傳遞的復雜性。同時,這些學習手段的引入也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應該充分運用一些 3D 設計和展示軟件,使學生可以在實際操作中增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
2.4 實現與授課教師的多元互動
在傳統的環境設計專業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一直是困擾學習工作的一大難題。值得慶幸的是,“互聯網+”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師生之間的界限,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既然現實中難以開口交流,那么就可以借助網絡平臺。互聯網所提供的各種工具,如 QQ、微信、微博、抖音等,都可以使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更加便捷。多元化、多角度、持續性的互動,能最大限度地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專業課程不再有距離感。
參考文獻:
[1]王嵐.“互聯網+”背景下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大學.?2021,(39)
[2]譚婕姝,侯熠.“互聯網+”時代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方式探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