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鳳琴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不斷進步,教育事業也不斷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應注重幫助學生提高這兩項能力,為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助力。但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是將閱讀和寫作分開教學,并沒有進行有效融合,導致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更應積極地進行閱讀和寫作的融合,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目前,新課改還在進行中,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是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兩項技能。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閱讀和寫作融合起來,通過以讀促寫和以寫促讀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模式;寫作模式;有效融合
引言
盡管閱讀與寫作教學模式不斷地被提及,但在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并未得以有效落實,兩者間的融合度仍相對較低。閱讀和寫作作為學生都需掌握并具備的重要能力,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則需注重教學的創新應用,構建更科學的方式增強兩者間的教學粘合性,以促使學生能夠更為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實現綜合素養的有效發展。
1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相互融合的意義
1.1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寫作語感以及寫作思路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僅會帶領學生對文章中蘊涵的精神品質以及思想情感進行深度挖掘和感悟,還會引導學生對文章的架構以及寫作手法進行剖析和理解。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體會,從而讓學生通過文字與文章作者進行交流,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領會文字的奇妙之處。因此,大量、反復的閱讀對學生寫作邏輯的鍛煉以及寫作語感和靈感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常會要求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某些經典段落進行改寫或仿寫,這不僅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
1.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很多初中生由于寫作素材積累較少、寫作技巧運用不熟練等因素的影響,在寫作練習過程中不僅存在不知從何處著手、如何規劃作文寫作框架等現象,他們的作文還普遍存在主題不清晰、敘事較為混亂等情況。這不僅會對學生的寫作練習興趣帶來一定的影響,也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習效率以及素質能力培養效果的提升。而初中語文教師加強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融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相關素材運用于寫作中,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的閱讀體會,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寫作方法,不斷提升學生對寫作方法的運用熟練程度,對學生寫作自信心的培養、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極為顯著的效果。
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合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開闊學生的眼界初中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并不是很多,大部分經驗都是來自生活,因此,寫作素材相對較少,寫出來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缺少新意。通過閱讀的方式,學生可以了解更多外界的信息,幫助積累寫作素材,學習更多寫作技巧。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能學習文章的結構和內容,通過長期的閱讀積累,可以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手法,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作品可以更新穎,寫作水平會明顯提高。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以讀促寫,才能讓學習效果更明顯。
3閱讀與寫作模式有效融合的教學策略
3.1通過讀寫一體化實現情感教育
語文知識雖屬于基本的語言交流工具,但其同樣具備著較強的人文性特點,中學生在對于世界的認知方面多是源自閱讀而實現的,通過閱讀文章內容,以了解世界的形態、知識內容等,能夠在文本中借助作者的視角觀看世間萬物,進而在有效思考中了解并解讀世界及社會,實現對于人生的思考及感悟。然而現階段的學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其對于世界的理解與認知通常僅限于教材之中,但事實上,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與現實生活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并非與其一致,且在觀點上僅代表作者個人,并不能以點帶面體現整體化的觀點。導致學生在寫作中形成思想片面、模糊等現象,文章內容既沒有深度,又沒有情感。因而在教學期間,教師要注重學生思想深度的提升,增加學生閱讀容量,為學生推薦或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及書籍,以促使學生在有效閱讀中實現自我素養的綜合提升。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閱讀思考習慣的培養指導,讓學生能夠在邊讀邊思考中更為深刻地感受文中所體現的思想及內涵,如“文中的思想內容是什么?有什么意義?”等。而在情感教育部分,于寫作而言其是靈魂,教師則可在閱讀中加以深化培養,指引學生構建正確的三觀。當學生能夠有效形成閱讀思考及感悟能力之后,教師則可引導其展開寫作練習,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等寫入文章中,以培養其情感表達的寫作能力,使其不斷地提升文章的真情實感,以實現文章質量的有效提升。
3.2豐富閱讀量,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具備一定的閱讀積累,具備豐富的素材內容才能夠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于學生閱讀量的關注與重視,以促使學生能夠在豐富的閱讀中實現素材、知識的有效積累。但從目前的中學生閱讀現狀來看,由于多種因素的存在,致使學生的閱讀量并不足,導致學生的素材難以有效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無法在拓展閱讀中獲得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則需幫助學生改善這一現象,如訂閱與學認知規律相符的優質讀本、雜志、報紙等。同時,在課外閱讀的方法上,教師也需要注重引導學生養成動手摘錄的好習慣,教師可在初期階段要求學生記錄閱讀筆記,并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學生能夠更為主動自覺地進行閱讀筆記的記錄,使其在此過程當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幫助其更好地積累寫作素材。此外,作為教師,本身也需要提升自身的閱讀量,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更好地督促學生閱讀學習。
結語
閱讀和寫作的教學融合是現階段教師及學生都應加強重視的內容,教師要積極拓展并創新教學融合的有效方式,以促使學生既能夠從閱讀中獲得寫作能力的發展與提升,也能夠從寫作中提升閱讀的深刻性。同時,在有效展開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教師還需注重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原則,即統一性、雙向性及多樣性,以更好地為學生構建讀寫一體化教學,全面推動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促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得以綜合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晶晶.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中),2015(4).
[2]高楠.論如何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效結合[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