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俐曉
摘 要: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在于打破傳統應試模式的牢籠,將能力發展與知識積累作為并駕齊驅的重要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成長發展指出一條光明而前進的道路。近年來,在新課改教育政策的加持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學校與教師將核心素養滲透各個教學環節。語文是小學生重點學習的課程,對于培育小學生人文情懷,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品質與理想信念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加快將核心素養充分滲透到語文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快樂成長與全面發展。本文就分析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探究出核心素養下有效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并展開論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閱讀教學具有綜合性與全面性的特征,其囊括了學生的字詞認知、理解分析、情感把握等綜合性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調共進有著積極作用。與此同時,閱讀能夠引導學生把握分析語言文字的深刻內涵,體會閱讀篇章中所呈現的人文情懷。在新課改的政策指引下,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形式的轉變,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化解學生學習的迷茫感與習得性無助,提在提高學生分析理解水平的基礎上,逐漸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教學理念
核心素養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綜合性與廣延性,其主要展現為教學對象的囊括性,教育內容的綜合性,教育效果與教育范圍的廣延性。教育是國家的發展大計,培養高質量的素質人才,有利于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的教育工作成為基礎性的發展工作,國家大力倡導以教育質量的提高以促進國家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其與傳統的應試教育并不具有絕對的對立性,具體而言是對應試教育的改進與提升。核心素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其中囊括能力發展、道德品質、個性觀念、身體素養、心理健康等內容,其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握時代教育的理念,堅持科學與公正的原則,鼓勵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與自主性,在啟發智力、開闊思維的前提下,更好地開展知識學習,同時也是我國新型社會模式下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二、核心素養下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運用多樣化教學形式,點燃學生閱讀熱情
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可以轉換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良心態,調動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的活躍性與愉悅性。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綜合采用閱讀指導、閱讀提問、閱讀游戲、閱讀故事講解等形式,改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阻礙,為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景陽岡》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直接講述式的閱讀教學模式,通過借助提問與故事講解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開展后續閱讀的好奇心與熱情。例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關于《景陽岡》的課時教案,再讓學生開展文章閱讀之前,教師可以選取文章的重點作為問題內容,以提問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專注度。例如“同學們有了解過武松打虎嗎?最終武松是怎樣制服大老虎的呢”這樣有利于很好的激起學生的疑問心理與好奇心。隨后,教師可以順勢為學生講述《水滸傳》中的其他民間故事,以及課文主人武松的人生事跡,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歷史溯源,以此來確保學生能夠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理解。最后,教師通過預設閱讀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開展文章的分析閱讀,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做好基本的鋪墊。
2、借助新型的教學工具,創設活躍閱讀氛圍
清晰化與趣味化的教學過程,更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并逐漸激發學生進行分析與探究的自覺性,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新型的教學工具以及科學化與現代化的特征,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要積極利用信息技術工具,為學生展現出具有生動性的教學內容,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為可以培育學生良好閱讀能力,構建起積極活躍的語文課堂。
例如教師在開展《太陽》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影像功能,作為閱讀教學的導入工具,展示出不同國家、地區、不同天氣下的太陽的圖片,以此來引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追問與探索。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關于太陽運動原理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太陽形成與運轉的科學原理,引導學生開展文章的探索學習。最后,教師讓學生之間以同桌為單位,開展《太陽》這一篇課文的細致閱讀,逐漸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突出能力。
3、傳授閱讀技巧與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做事辦公要注重方法,學生學習更要掌握技巧。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能力,就為學生傳授有效而適宜的技巧,引導學生在掌握技巧的前提下開展閱讀的探索與深入學習,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閱讀過程中養成特有的閱讀能力。同時也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傳授學生技巧時要進行分門別類,不同的文章選用不同的閱讀技巧,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準確掌握閱讀的相關能力。
例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松鼠》的教學時,教師首先要把握文章的體裁與內容以此作為依據,為學生傳授科學有效的閱讀技巧。《松鼠》是一篇散文詩,教師可以教會學生把握散文分析的具體要素,例如主題人物、情節、環境等,讓學生找出《松鼠》中包含的主要對象,例如“森林、動物、果實、鳥雀、松鼠”,再讓學生根據主要的對象分析具體內容。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閱讀中遇到的生字詞問題,這樣有利于培養起學生良好的獨立閱讀能力與分析理解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初級階段,作為基礎課程的語文對學生的發展具有深刻意義的作用。而閱讀教學的開展更是重點教學工作,有效的閱讀教學有利于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做好閱讀理解的鋪墊,引導學生持續開展深入學習,促進學生實現綜合全面的發展。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學生學習的階段性與順序性,以“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改善閱讀教學的傳統模式,在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熱情,傳授有效技巧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肖哲.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04):59-61.
[2]王小彥.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2(04):129-131.
[3]錢衛華.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2(0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