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學當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對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加以全面落實的重要途徑。一般來說,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可以影響德育滲透的整體效果?;诖耍疚囊孕W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策略來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策略
引言:
語文教師的重要價值目標就是人文性。在這個特點的基礎之上,教材當中含有大量德育素材。所以,語文教材中含有的所有德育因子,這些都是培養兒學生德育素養的有效素材。盡管在語文課堂之上實施德育教育需要長時間來完成。然而,教師只有細致、全面的了解教材內容,對其中含有的思想教育點加以全面分析,從學生出發把德育因子和課堂教學加以結合,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德育素養。
一、激情朗讀,促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若想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真正理解,接受思想教育,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激情朗讀,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期間,可以以聲入情,做到聲情并茂,把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接受德育教育。
例如:在《金色的魚鉤》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快速閱讀,然后將課文當中對老班長進行描寫的有關語句找出來,再引導學生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而感受老班長身上那種高貴品質,有效培養學生忠于黨、舍己為人的思想。例如:在《父愛之舟》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先對課文內容進行激情朗讀,通過朗讀去感染學生,讓學生沉浸其中。在語文教師進行激情朗讀期間,學生仿佛能夠看到吳冠中筆下的“父親”好像就站在自己眼前,讓學生深刻、直觀的感受到父愛。
二、詞句剖析,促使學生感悟作者情感思想
小學時期的語文教材含有很多人文內涵。課堂之上,教師可讓學生把語言當作出發點,深入分析詞句表達出來的思想性以及內涵性。這樣一來,可以讓文本當中的事物及人物都可以清晰、直觀呈現在學生大腦之中,進而對文本思想加以充分挖掘。語文教師可基于事件意義以及人物精神對學生實施教育。
例如,在《母親的恩情》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先引導學生緊抓課文當中的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幾個關鍵詞,促使學生借助自我體驗對一針針以及一線線的具體含義進行理解。通過一些時間詞以及疊詞,學生可以充分感受文中“母親”的辛勞。之后,與上一句當中的“忙著”進行結合,促使學生對于母親沒日沒夜的付出以及無私的愛予以深刻感受,并且體會母親的擔心以及和兒子分離之時的不舍。
三、模擬表演,促使學生體會文章中的內涵
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時,如果教師單純對課文內容進行講解,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無法對文章內涵進行理解。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表演方式開展教學。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具有好動愛玩的天性,教師通過表演形式來開展教學,可以快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在表演過程當中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
例如:在《美麗的鹿角》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在課前對課上表演任務進行布置,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各個小組進行表演準備。之后,在課堂之上,語文教師可讓各小組進行表演。這樣一來,學生可在表演過程當中對作者運用的寫作語言以及寫作方法進行深刻認識。同時,通過表演還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美麗事物具有的危險性”,在生活當中看人看事不能只注重外表,應當看到內在本質。由此可見,通過表演方式,可以將教材內容形成相應表象,促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感悟,進而實現寓教于樂這種效果。
再如,教師進行《清明》古詩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讓學生在對古詩意思進行大致了解以后,讓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在此環節當中,由于學生十分活躍,都想要扮演行人。在一遍又一遍的詩句吟誦過程之中,幾名小演員緩緩走來。這些學生分別扮演著故事的作者杜牧、行人以及牧童,之后相繼表演古詩當中描寫的幾個畫面。這些學生表演之后,全班同學可以一同討論,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之后進行反復表演,進而讓學生的表演變得越發自然。通過上述過程,除了能夠讓學生對清明氣氛進行感受,同時促使學生對詩人當時借酒消愁的這種心情進行體會。
四、直觀演示,營造形象生動課堂教學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學期間,如果教師無法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到亢奮與情緒高漲的狀態當中,即便進行了知識傳授,學生也無法對這些知識進行有效理解以及掌握。相反,此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感到十分疲倦。為對這個問題加以解決,教師需在課堂之上創設形象生動的情境,這樣能夠促使學生如臨其境,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暗示以及啟迪,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情感,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并且有效發展學生想象力。
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視頻或圖片,借助直觀演示這種方法創設生動形象的課堂情境。課堂之上,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圖片,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進而激發學生的語文興趣,促使其主動進入到課文學習之中。
結束語
綜上可知,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是凈化內心的一個流程。教師通過在語文教學當中對德育內容加以滲透,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三觀,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進而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為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激情朗讀,促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情感,進行詞句剖析,促使學生感悟作者情感思想,引導學生進行模擬表演,促使學生體會文章中的內涵,從而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婧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路徑的探析[J].吉林教育,2022(01):32-34.
[2]楊虹.不忘初心,立德樹人——小學語文德育分析[J].新課程,2022(01):231.
[3]王輝.淺談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J].中國新通信,2021,23(24):166-167.
[4]于志萍.德育融入小學語文課堂,助力學生和諧健康成長[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