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瑩
摘要:21世紀是經濟與科技快速的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全國對于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強烈,國家為教育更好的開展推出了例如“雙減”、“新課標”等教育政策,旨在讓孩子們減輕課業壓力,促進孩子們全方面發展,同時也是對教師們的教學能力不斷的提出新的要求。小學階段孩子們對于數學的學習更是為日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的基礎。面對“雙減”教育政策下,又當如何開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呢?接下來將展開式講述對于該問題的探討。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一、正確理解“雙減”背景下作業的含義
在“雙減”的教育背景下,小學階段當中對于數學的學習更是側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因此作業的設計更是要貼合孩子們學習進度開展,打破傳統教學的單一教學模式,增加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在小學階段中的孩子們對于記憶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略微差些,因此數學作業的開展設計可以圍繞著孩子們學習過程中比較薄弱的地方,通過習題的練習可以加強孩子們對于知識的印象,提高孩子們的理解能力;雙減”教育政策要求對于孩子們的作業要少而精煉。對于作業的設計更是對于課堂學習內容的復習以及回顧。
二、如何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1.作業設計要具備創新性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對于作業的設計更是要緊跟時代的腳步,開展更符合現代化科學發展觀的作業,作業的設計要有效,即不是為了單純的布置作業而布置作業,對于作業設計的內容要保證質量,不僅僅是題目,更可以是實踐性的作業布置,比如在學習形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用A4紙張分別制造出立體的圓錐體、正方體、長方體等,讓孩子們鍛煉了動手能力的同時,讓孩子們通過自主實踐的方式,了解了形狀。
2.作業的設計要分層化
不同年級的孩子們對于數學學習的難度是不同的,因此對于孩子們作業的布置要分層化,其次班級中可能會出現對于學習數學進度稍微慢點的同學,針對作業的設計更是可以分層化,在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時候,還要擴大課業壓力明顯是不利于孩子們發展的,因此在課堂上可以照顧大部分學生們學習的進度,但是課后可以針對性的為學習進度較慢的孩子們列出課堂上講解的例題差不多課后習題,幫助孩子發展,通過耐心的教導孩子們對于數學的學習狀態會相較輕松。
3.作業設計要循序漸進不能圖速度
對于作業的布置要始終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孩子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狀態更是突飛猛進,但是速度絕不是教育的開展的目的特別是像數學這樣需要實際進行驗算的精妙題目,更是要注重讓孩子們真正掌握,在學校當中,教室內的學習氛圍是最好的,好的學習氛圍更是能帶動孩子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對于課業的認真,很多孩子到了家中有太多琳瑯滿目的事物吸引著孩子們的注意力,因此當孩子們自制力的培養還不是很成熟的時候,盡可能將課業留在課堂上解決,或者直接讓孩子們學習透需要掌握的知識,留給孩子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從而更是更好的促進了孩子們的發展。
三、雙減背景下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作業形式單一枯燥。在小學數學作業管理中,大多數教師在教材的基礎上,會選擇一些單一的作業形式,缺乏創新的作業形式和作業素材,導致數學習題內容和形式的機械重復。因此,低年級教學過程中學生要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才是關鍵。更重要的是,不是篩選問題,而是給學生布置問題。雖然比較容易,但是學生會覺得枯燥,很難完全掌握數學知識點。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學習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每個人發展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促進每一位學生共同成長的目的。數學是初中階段重要課程之一,也是中考必考科目。在設計作業和作業管理中,教師要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體現因材施教理念。第一,在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內容,分配不同的難度習題任務。第二,在作業管理方面,教師要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要求。
四、如何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
1.檢測性作業
檢測性作業的設計是為了衡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在設計探究性作業時一定要考慮作業與學習過程的匹配度。因此,教師要重視數學作業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師要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照具體內容,及時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例如,在教授圓柱體知識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任務,如在家中尋找長方體形物體,將它們用紙包起來,然后觀察長方體是由什么制成的。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測試自己的長方體形知識,而且可以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動手實踐的作業,把課本的知識帶到生活當中去,能夠更加深刻的留下印象,以此達到學習的目的。一是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二是從書本走向生活實踐;三是從書本知識轉向現實生活。這種全方位開放是實踐性作業與常規作業相比的明顯區別。例如,在學習了“小數點后加減法”之后,學生可以和他們的父母一起去買故事書,故事書比科技書便宜了8.5元,可以實踐性的算出故事書的價錢,在實踐中讓學生們逐漸理解小數點加減法的意思,發現題目的規律與技巧。
2.趣味性作業
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游戲形式開展數學課堂活動。我常常采用猜謎式游戲,使孩子們感到有趣、新奇。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在了解到6數字以后,他們可以設計一個猜謎游戲作業,通過孩子跟家長的互動,通過觀察,左手有一顆花生米,右手有五顆花生米,猜猜家長手里共有多少花生米?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發散性思維的能力,教師應該在作業設計中進行綜合化考慮。
五、結束語
“雙減”背景下,更重視孩子們全面發展,減輕孩子們作業壓力,因此對于作業的設計上要符合科學的發展觀念,新時代背景下作業的設計更要具備創新性,通過傳統作業布置的當中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多元素的開展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讓孩子們可以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偉華,“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析,小學教學(數學版),2020;02;16
[2]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教育研究與評價(小學教育教學);2021;08;08
[3]樊麗珍,“雙減”背景下高效化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新課程,2022;03;03
[4]陳祥彬;陳思怡,“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一)——基于可信素養的作業內容設計,小學數學教育;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