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要: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學習教材知識,更需要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以不同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習慣,基于實際學習過程而培養自身文化素質、感悟文章內涵。因此,教師于教學環節中以學科核心素養為中心,結合教學方式為輔助,力求教學過程中不僅實現教學目的,更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思維發展、素質提升。由此,研究以教學探析為方式,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分析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應如何采取有效教學方式對學生展開引導,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高質、高效學習,切實形成良好學習習慣,提升自身學習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信息化教學
教育的核心與主體在于學生,而如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習到知識,更能夠領悟知識并應用知識便成為教師需要重視的內容。結合當前教育形式而言,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是當下乃至未來的發展方向,更是現階段教育過程中需要把握的根本所在。由此,教師還需積極利用新式教育方法,從教學方面結合學生現狀,通過新式教育方式嘗試提升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過程中將知識的理解、吸收實現最大化,提升核心素養的同時掌握學習方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正向激勵,形成良性循環。
一、利用微課教學,強化課堂趣味性
在眾多信息化教學手段中,微課的教學形式較為常見,同時,微課也迎合學生發展特點,結合初中語文教學核心,促進語文教育事業的改革,使學生在趣味性學習環境下,實現語文素養的提升。從初中語文知識特點來看,語文體系較為復雜,而微課較大程度上節約教學時間,將復雜繁瑣的知識內容更直觀化,并且微課還能將不同語文課程的教學重點進行匯總,明確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在啟發學生語文思維的同時,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達到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如教師可在《沁園春·雪》課程教學時,為學生設置一些猜謎游戲,先用微課的形式將謎面展現于學生,如:“他是一位詩人也是一名領導者,他用激昂的文字指點江山,也為之付出行動帶領紅軍跨越長征。”通過謎面觀察讓學生結合課程實際分析謎面所強調的領導人是誰,這種方式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打破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對學生語文思維上的束縛,讓學生在歡快且和諧的環境下獲取知識,使每位學生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語文教學課堂中。除引導學生開展語文課堂游戲外,教師還可利用微課強化學生詩歌朗誦能力,促進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如實際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展現一些詩歌朗讀的相關視頻和音頻,而后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朗讀,明確學生需要重點注意的區域,掌握朗讀停頓和整體節奏,讓學生透過朗讀形成對詩歌更深刻的認識。
二、打造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氛圍
素質教育下更強調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應肩負起引導職責,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打造真實教學情境,豐富教學各個環節,達到學生情感上的認同,使每位學生都能在真實情境下,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初中學生處于成長階段,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多媒體設備更符合學生成長特點,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無論對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還是未來發展而言,都起到積極作用,因此,將多媒體設備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中勢在必行。如教師在進行《孔乙己》課程教學時,可先用多媒體收集一些除教材以外關于孔乙己的時代背景故事,而后對學生提問:“同學們,為什么孔乙己讀過書這件事反而成為他人笑柄?”在問題提出后,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詳細閱讀,并標明故事發生地點時間以及文章對人物形態上的描寫,分析這種描寫的意義。此方式能夠更好的明確學生學習目標,讓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沿著正確的思維邏輯方向前行。
三、借助線上平臺,連接課堂內外
從課堂教學角度展開分析,教師在課堂中應用的信息技術方式主要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教學內容的預先設計、觀察并記錄學生于教學過程中的狀態,把握學生學情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能夠明確觀察到學生的狀態,在教學環節結束后更能夠通過信息技術復盤的方式,分析學生是否切實學會知識、是否需要在復習過程中著重展開某一部分的內容。從學生角度而言,每位學生的狀態、學習方式都與個體習慣與特點有著密切關系,這種方式很可能并不完全覆蓋所有學生。因此,教學過程中可利用線上平臺,通過信息技術將課堂內外有效銜接,基于實際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基于教師課上引導實現課下自主學習。
如在《岳陽樓記》一文的教學過程中,其為文言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由于對部分字、詞不了解,或是沒有理解古文中一些詞匯的內涵而導致學習效果欠佳。就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將課堂教學視頻剪輯為不同模塊,上傳至線上平臺,引導學生自主觀看,以自己不明確的內容為重點觀看內容,在反復觀看中鞏固提升。
結束語:總而言之,信息技術為教學帶來新的轉機,使教學過程中能夠借助新式技術實現發展,引導學生觀察到直觀、生動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更便于理解知識、由觀察學習產生感悟。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何種方式的教學,皆需要以核心素養為主導,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效率為根本,于教學過程中不僅教授學生知識,更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習慣、學會思考。簡而言之,即為通過教學方式,實現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使其學習中透過現象看本質,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主動思考、自主學習,切實將知識作為積累,實現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應琴.“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探究[J].新課程,2022(02):156-157.
[2]蘇展.基于希沃白板的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探索[J].教育傳播與技術,2021(06):37-40.
[3]劉文靜.巧用信息媒介,提升教學效率——關于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的探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