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耀球
摘要:小學科學本就是涵蓋面十分豐富的綜合性科目,旨在發揮學生跨學科之間的科學意識和動手能力。通過科學的教學內容將學生與生活建立起聯系,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進行探究和驗證,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知識儲備和科學素養。而小學六年級學生思維發展迅速,對知識更加渴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農村小學科學課堂開展實驗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小學科學教師所重視。筆者在自身的教學經驗中,感受到了科學實驗教育對于農村的輻射還存在不到位的現象。基于此,本文就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展開論述,并給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科學;農村教學;實驗教學;思考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科教興國”已成為教育改革的方針。因此,小學科學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在學生的培養和教育過程中發揮了不可超越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占比就越來越高,就更需要小學科學教師適時地作出實驗教學輔導,促進小學生的科學思想萌芽,提高小學生的科學意識,為我國的科學后備力量添磚加瓦。而目前的農村小學,由于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對科學學科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認為科學學科不重要,所以更需要做出改革和創新。
一、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開展實驗探究活動的作用
科技化的教育過程是一種科技創新的過程,主要是知識運動領域的創新和技術的創新,是一種促進兒童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提高人的科學素養的教育工程。在國家頒布的教育方針中明確闡明,中小學科學教育是向少兒及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提升科學意識、促進科學創新的重要手段。針對當前的小學科學教學情況,要實現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就要求學校和教師提供多方位、多渠道的科技教學活動和實驗教學活動,提升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時間意識。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態度,并且在此過程中更多的關注生活和社會,脫離學習的象牙塔。最終形成正確的科學世界觀,提升學生的科學實驗意識,成為我國未來的科學的后備軍。
二、小學科學課程進行實驗教學的策略
(一)提升學生的科學興趣
科學是一門需要學生動手進行實踐的學科,而促進學生動手能力提升的首要要素就是擁有科學興趣。小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的一些學習習慣,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更要注重對學生的科學學習興趣的引導。因此,教師應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得到提升。還要注意在進行科學情境教學時,進行專業的實驗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興趣中,正確有效地進行科學學習體驗。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工具和機械》這一單元中,教師應提前準備道具,包括各種力學專業設備、杠桿滑輪或多媒體教程,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理解課本知識的內涵。通過基礎的小實驗來驗證理論知識的正確性,加深學生對機械和工具運用的認知。教師還應該在課后布置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工具運用,促進學生的理解。
(二)創新科學實驗教學形式
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的教師,其對教育觀念的理解直接影響課堂的有效開展和教學活動的最終效果。再加上小學生處在成長發育階段,并沒有系統的認知和判斷。所以教師應該要打破傳統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發展自主學習探究能力,進行多種多樣的科學實驗。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建立對活動的信心,從而消除他們的恐懼,激發他們對科學活動的渴望。例如,在六年級上冊《多種多樣的植物》單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簡單的校園植物種類探究實驗活動,以此來更好地認知植物的種類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完成植物種類的實驗探究任務,分門別類的進行記錄總結,通過多樣化的科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正確地操作,進行正確及時的實驗教學活動。
(三)師生之間要圍繞實驗教學展開良性溝通
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不僅能夠讓教師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科學教學計劃和實驗教學方式,還能讓學生在良好輕松的教學氛圍中獲得科學知識,獲得情感和科技知識的雙重體驗。在師生互動中,教師要懂得發現學生的學習閃光點,尊重學生的觀點,及時評價和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開展學習工作。例如,在六年級下冊《我們來造環形山》實驗教學中,由于這部分知識涉及很多如宇宙、星球、地表形態的地理知識和工具的運用,處在小學時期的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摸不著頭腦,這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交流溝通,認真仔細地將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通過淺顯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并引導學生進行環形山的相關動手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師生和諧溝通,教師及時輔導,學生及時反饋,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組建科學實驗小組強化學生的科學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日益成為各學科教師愿意嘗試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農村小學生動手能力較強,更應該抓住優勢開展教學。由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和邏輯認知等思維能力的差異,其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也不同,而其中無法理解相關知識的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而科學實驗小組具體來說,就是采用強弱搭配的分組規則,讓學習和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稍差的學生學習探索,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知識鞏固,還能讓學生開拓科學思維,鍛煉自學能力,發展動手創造能力。一旦學生在科學創造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注意及時肯定學生的創造結果,不能打消學生的科學學習和創造積極性。
結語:
小學六年級時期正是學生思維發展和世界觀建構的關鍵時期,作為農村小學科學教師,更應該結合當前農村小學科學教學現狀,進行更多維度的科學實驗探究活動,發展學生的動手意識和能力。總之,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過程中要用發展的視野看待學生的科學創造,并及時展開實驗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建設更有效率和質量的高效小學科學課堂,才能將提高小學生科技創造意識的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思遙. 淺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創新[J]. 教育(周刊), 2021.
[2]王彥飛.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室管理 促進科學實驗教學[J]. 科學咨詢, 2020(2):1.
[3]溫娟娟. 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研究[J]. 下一代, 2020(2):1.
[4]雷焱.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研究[J]. 讀與寫:中旬, 2021(6):022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