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兵楊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人們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尤其是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和逐步發展,對于教師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主要側重于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基于此,本文章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實踐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初中信息技術;應用實踐
引言
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學生想要高效掌握需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信息技術學習具有很強的實操性,學生只學習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實際的上機操作,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需要學生邏輯清晰,且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現狀
從當前具體的教學情況來看,信息技術的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第一,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基礎參差不齊。在統一的教學目標下,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第二,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未能積極開展實踐活動,出現實際操作和理論教學相脫離的情況;第三,課堂教學氛圍較為僵化。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全程掌握主動權,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和參與,學生之間缺少良好的互動和交流;第四,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存在誤區。目前,很多初中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夠下載軟件、瀏覽網頁、觀看視頻等,可利用社交軟件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對上網呈現出較高的興趣。但如果將這些內容搬到課堂,學生會表現得興趣索然。
二、探究式教學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應用實踐
(一)構建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應用探究式教學時,應該構建多維互動的課程教學模式,借助創新性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產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提前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下節課學習的知識。在課程活動中教師以問答的形式和學生溝通,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課堂知識。在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自發地參與活動,按照活動任務收集資料,整合資料內容并找到解決任務的方法。將多維互動模式與探究式教學相互結合,增加課堂中師生互動問答的比重,為學生提供表述自己見解的機會,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在講授《加工與制作音視頻》中的《制作視頻作品》時,教師就可以使用當下比較流行的抖音APP,為學生播放點擊量比較高的視頻,并且告訴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也可以制作出同樣的視頻。”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使其產生共鳴,尤其對于后進生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感到手足無措,自信心不足。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生耳熟能詳的抖音產品會瞬間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得他們有信心學好這節課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教師可以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習的設計與制作片頭以及添加字幕等技術制作一個他們認為完美的視頻作品,同時將其上傳至互聯網教學平臺,由學生進行投票,對于得票數最高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獎勵和表揚。
(三)發展小組合作探究
教師要合理探討小組合作形式的優勢,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時應該增加小組合作探究活動的設置比重。這樣一方面可以在自主學習中促進學生優勢互補,另一方面也能加快學生綜合技能和個性化思維模式的構建進度,從而全面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在具體教學操作上,教師應該先確保合作學習小組劃分和設置的合理性,考查每個學生在信息技術素養、自主學習能力、領導組織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和劣勢,平衡信息技術學優生、中等生以及學困生在各個小組中的分布比重,更好地發揮不同層次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的協同合作效應。接下來,教師就可以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知識內容與授課需求,向學生出示事先設計好的探究問題。在合作探究期間,教師必須下場流動巡視,秉持公平參與的原則,鼓勵信息技術中等生和學困生積極融入問題探究活動,大膽闡述自己對信息技能的應用觀點和看法。
(四)組織開展課外活動
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影響學生的自由發揮。因此,為了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能讓學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身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程度,且學生之間還可以通過相互溝通交流的形式拓展思維。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中英文打字、制作表格以及網頁設計等課外活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對學生進行觀察,并及時發現他們在信息技術方面掌握比較熟練的地方,給予他們一定的表揚,學生在獲得教師認可之后,學習信息技術會更加有動力,且在參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的創新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鍛煉。
(五)展示探究結果完成經驗交流和分享
在“調節平面設計素材色彩”一課,教師為學生布置探究任務。在課程期間結束時,教師要求各小組上臺展示探究結果,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交流各自的經驗。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交流,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不同學生分析同一問題的方法可能存在差異,引導學生相互交流,使學生了解其他學生解答問題的方式,對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有良好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在探究教學方面,關注各小組成員的表現,分析一個小組成員在課程學習中的收獲,將相關信息作為下節課設計活動任務的依據。
結束語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作為教師要認真貫徹信息技術課改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和手段,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金忠.淺析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建[J].當代家庭教育,2020(26):98.
[2]郭徐梅.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文理導航(中旬),2021(7):67-68.
[3]王圣.注重實踐,增強趣味——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0(15):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