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容
摘 要:興趣教學法是指以學生興趣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其是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創新性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在實現教學模式創新的同時,完成對學生的語文素質培養。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發揮興趣教學方式的作用,引導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知識,由此做到有效展示語文知識的魅力,并進一步完成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使學生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法;有效應用
興趣教學方式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實現興趣教學與語文知識的融合,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有效提高學習質量,那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極為關鍵的一項環節,教師也要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準確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營造一個良好學習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此學生才會注重文學積累,并將其進行良好應用,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一、以興趣為要素,設計體驗作業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興趣教育方式的使用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師不應將其局限于課堂當中,而要讓其概括到學生的整個學習行為當中,讓興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最重要的動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們在語文知識學習中的熱情和積極性,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創造條件。例如在學習《火燒云》這節內容后,課后作業的內容要求學生們觀察傍晚火燒云的形態,他們不僅要觀察,還要以自己的觀察為基礎進行一篇小作文的寫作,字數不限,要寫出真情實感。在此種作業當中,雖然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太多的引導,但以生活為基礎的課后體驗,可以讓學生擺脫傳統作業的束縛,換一種思路和方式去感受語文,進入到生活中探究和感知語文,這會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又如在進行《即景》習作課教學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現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景色,讓他們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筆者就專門在周末組織他們進行了郊游。郊游的地點選擇景色優美的公園,在郊游過程中筆者會組織他們做游戲,大家一起聊天,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大自然環境中放松自己,消除自己的學習壓力和疲憊感。之后,筆者讓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尋找吸引自己的美景,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課外習作的寫生。因為學生之前寫作文都是在班級或家中予以完成的,所以對于在戶外這種身臨其境的寫作體驗,學生獲得了非常強烈的情感體驗,同時他們的寫作熱情得到了顯著激發,這讓學生的作文質量獲得了明顯的提升,興趣教育方法在作業環節中的應用價值由此予以體現。
二、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融洽能夠讓學生很好的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并且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尊重學生,和學生之間構建和諧關系,首先就表現在要關愛學生,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以情感人,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在這種環境下,學生保持愉悅輕松的情緒,溝通師生感情,創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更好地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必須關心學生,有強烈的責任感,懂得激勵和鼓舞學生,用心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老師可以通過眼神、面部表情及行為舉止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在與學生接觸時,教師要用和藹慈祥的表情和親切溫柔的聲音去對待學生,讓學生在愛的氛圍中學習。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他們的思維走向,引導學生,并且和學生建立起朋友般的關系,讓學生敢于并且樂于在課堂中和教師互動。同時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學生之所想,讓學生和自己能夠產生共鳴,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到教師在為自己著想,并且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由喜歡“語文老師”而喜歡“學習語文”。
三、以興趣為核心,創新課堂教學
從小學教學實際情況出發,為了發揮興趣教學方式的作用,就要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確保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由此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如在進行《臘八粥》的教學時,筆者在綜合分析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需求的基礎上,選擇讓他們進行課文內容的自主學習,從而有效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采用學生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課文內容的分析。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還能夠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水平。在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之后,筆者會以互動討論的方式與他們進行交流,此環節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與筆者的交流過程中獲得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多個方面的調動,這對于他們的語文素養構建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因此獲得顯著的進步和提升。
四、運用趣味化導入方式,點燃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興趣也能夠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素養的目的。反之,如果對所學內容提不起興趣,必將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特別注重對課堂導入這一課堂起始環節的設計,以便在課堂教學之初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例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一文之初,教師就可以提問道:“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神話傳說是我們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哪些神話傳說?”在學生自由交流后,追問道:“人們為什么要創造那么多的神話傳說呢?”在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出示課題,并讓學生圍繞課題大膽質疑。在這之后,教師引入新課:“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有價值,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走進課文。”通過運用趣味化導入方式,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有助于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為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要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此對學生后續學習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不斷創新教學方法,突破自我,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靜.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方式的使用方法分析[J].讀寫算,2021(33):83-84.
[2]臺素民.淺析小學語文興趣教學[J].課外語文,2021(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