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云
摘 要:語文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養成,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更是教學的重點。然而,一些語文教師顯然很難做到這一點,更加關注考試結果。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開展素質教育,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1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傾向于把“沒有問題的課堂”視為一流課堂,但實際上這是一種陳舊的教學觀念,它違背了學習的本質。過去,小學語文課堂上經常出現的現象就是只有教師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底下只記筆記,不加以思考,這樣的教學模式雖然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卻實實在在忽略了學生的主動創造性,課堂也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因此,這種教學策略對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不可取的,也不符合語文教學的要求。像這種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會導致學生很難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產生興趣,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策略
2.1激發學習興趣
對任何學科的學習而言,學習興趣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文學短片,來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文學短片通常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有很多精彩的臺詞,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通過觀看文學短片,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觀看完相關短片以后,教師讓學生寫下觀后感,這不僅是對這次學習的總結,還能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在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語文教學應貼近實際生活,如果教師能將語文教材中枯燥的或者晦澀難懂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用實際生活中的知識來表達教材知識,使之成為非常容易理解的內容,那么,學生也會對概念或者文章理解得更加深刻,覺得學習是比較有意思的,自然就會比之前要愿意學、愿意聽。例如,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文言文是一個學習的難點,主要的問題是讀不懂文章,理解不了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僅依靠自己硬背是不行的,理解不了文言文所蘊含的人文價值。如果教師在教授文言文時將文言文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思考,學習起來也就更加容易。
2.2定向培養的思維能力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語文學習主要學習的是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表達溝通能力進行定向培養。教師作為小學語文課堂的引領者,應該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思維能力訓練中來,創造機會讓他們多多進行思維能力練習。教師可以組織與思維能力練習有關的活動,如舉辦演講比賽、辯論賽、演講比賽等,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一方面,參與比賽的學生在賽前搜集相關資料,可以擴大知識面,鍛煉思維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未參加到比賽中的學生學習別人的思維能力技巧。
2.3緊跟時代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不斷涌現,教師要快速地接受新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目前網絡上的東西風格多樣,可以幫助教師可以打破自己單一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可以在講的基礎上,把視、聽結合在一起,這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因為網絡上展現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會更加直觀地學習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想象力,拓展視野,鍛煉思維能力。教師應從單一的教學方式中走出來,尋找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的使用一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巧用多媒體設備能夠很好地優化課堂效果,更好地啟迪智慧,創新思維。除此之外,課堂定位的轉變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要點。多媒體設備的使用能幫助學生開發思維,因此,鼓勵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巧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帶來更生動的課堂。
2.4開展高效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在保證基礎知識的輸入與輸出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轉變能力,學會變通地運用知識是很重要的一點。教師應開展高效教學,讓學生帶著生活經驗學知識,而不是被動的輸入。語文課堂要求學生主動學習,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去創造、去創新,這對于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是非常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也是至關重要。不僅要求學生努力學習,更要形成勇于創新的寶貴品質,有創新才有未來。教師可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不同成長狀態,推薦合適的課外書籍,并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也可通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悟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5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
所謂深度學習,從字面意義上說就是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堂的基本知識,也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掌握各種能力。首先,就是創新的能力,要有獨特的創造力,活躍的思維;其次,是感知的能力,要能很好地掌握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想要學生進入深度學習,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在上課前要做好全方位的準備,教學設計要與時俱進,關注學生的創新需求,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選擇與多樣性的學習方式,努力營造良好、活躍的課堂氛圍,思維的打開是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關鍵。
2.6樹立單元整體教學理念
教師要樹立單元整體教學理念。語文教材對于每一單元的規劃都是有整體的學習目標的,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整體。按照以往的教學方式,教師將各個單元分裂開來,沒有考慮單元知識點的主題意義。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備課方法,抓住教學中每一單元的主題意義,讓學生對于單元的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
3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施小學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在深度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采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思維能力和讀寫能力,使學生獲得有效的發展,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秦莉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8(4):108.
[2]馮淑雅.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8(15):53.
[3]劉瓊芳.試論提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語文天地,2017(34):84—86.
[4]浦盈艷.小學語文單元整體語境下開展“知情相融”教學策略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68.